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前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效

发布时间:2022-11-14 10:35:38 经济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5万亿元。

专家认为,M2增速、人民币贷款增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金融数据的表现,反映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正在增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接下来,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融资成本继续下行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贷款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明显增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M2同比仍然维持高位,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前10个月金融数据反映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增强,也表明此前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正持续显效,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融资成本上。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利率条件。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年内LPR报价已多次下调。1年期LPR下调两次,共下行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3次,共下行35个基点。此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序推出,引导存款利率下行。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很多银行还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1月份至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加快落地,我国金融机构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降成本等方面发力,信贷总量表现积极,助推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

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

今年以来,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6.3%。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加快,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前三季度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3.77万亿元。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前三季度增加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860亿元。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加快落地。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已经完成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为多个重大项目补充了资本金,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进程。为引导政策性资金和市场化资金有效匹配,人民银行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贷款额度和金融债发行额度,优先用于支持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建设领域。同时,央行引导政策性银行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贷款最长期限提高至35年至45年,提升项目贷款与项目建设周期、运营周期、投资回报周期的适配性。今年前8个月,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基础设施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九成。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货币政策将重点依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银行也将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基建项目持续提供配套信贷支持。

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金融系统还将强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资本金尽快到位。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致力于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投资,四季度效果会有所显现。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王青表示,四季度将继续以宽信用助力稳增长,市场利率整体上将继续运行在相应政策利率中枢下方。一方面,国内物价将继续处于温和水平,这决定了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保持自主性;另一方面,四季度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仍然较大,宏观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为助力稳增长、夯实稳就业基础,仍需为宏观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在汇率波动、国际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坚定地以我为主,稳增长要放在货币政策尤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继续有针对性地实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政策基调不动摇。货币政策还需兼顾多方面需求,运用相关的总量工具、结构性工具和价格工具等进行调节,并和财政政策等相关宏观政策、产业政策配合共同达到稳增长目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