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7 10:00:02 万联网
这是跨国企业首次选择在成都同时分别通过空、铁两条路径实施通关,也是中国西部首个通过空、铁两运实现医疗产品通关的案例,标志着成都建设的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并已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此次通关的医疗产品货值超过1亿元,其中,通过铁运通关的医疗产品从爱尔兰产出后,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荷兰,然后首次通过蓉欧快铁,一路横穿了整个欧洲、中亚,进入中国的阿拉山口,最终到达成都。
艾尔建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王炜表示,本次选择在成都通关,是看重成都的节点城市优势,“它在交通上辐射西南部,覆盖了广大的市场范围。”艾尔建于2009年进入中国,并于2018年将艾尔建中国创新中心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当天,成都高新区与艾尔建签订艾尔建中国药品贸易总部项目协议,艾尔建将加快其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进入中国。
成都市高度重视跨国企业供应链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近年来,成都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距离欧洲最近国家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跨国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国际航线、国际班列,搭建高效、柔性、低成本的全球配送网络,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型企业配送枢纽和面向泛亚的全球区域分销企业配送枢纽。
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是成都立足全球打造的医药供应链枢纽,也是其构建生物产业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将依托天府国际生物城等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以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为平台,集“通关、贸易、金融、物流、中介”等五大功能为一体,打造国内第一个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管家式”全链条服务体系。
“成都市正处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物医药供应链专家、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着极深的战略意义。“成都可以国际生物城为核心载体,建成辐射西南乃至全国的国家级全球供应链枢纽,吸引药企供应中心和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集聚成都,体现成都在‘一带一路’桥头堡功能上的战略地位,为示范带动西部内陆乃至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化提供‘成都样本’。”
作为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载体,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启动建设3年来,已累计引进项目113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共引进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43个、创新药品种13个、国内首仿药品种27个。当天,成都高新区还与国药控股签订共建协议,国药控股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冷链仓储中心。
陆空齐发,跨国医药企业首次在成都空、铁两线通关
此次在成都通关的医疗产品包括冷冻减脂设备酷塑使用的耗材,以及医美注射用的乔雅登玻尿酸。其中,玻尿酸通过空运,冷冻减脂设备酷塑使用的耗材是首次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送的医疗产品。
“此次蓉欧快铁行程16天。”艾尔建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王炜介绍,在成都通关首单医疗产品,既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又检验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物流效率,选择在成都通关,“主要还是因为成都在交通上辐射西南部,覆盖的市场范围广。”
艾尔建公司产品线覆盖中枢神经系统、眼科、医疗美容、消化、妇科、泌尿和抗感染等领域,业务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制药行业最广泛的研发管线之一。
“成都积累了多个产业的发展经验,有其优势。成都有着扎实的人才储备,例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相关人员大部分有着优秀的专业技术背景。此外,成都市政府为发展医药相关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王炜说。
“海关对进出境生物材料检疫监管、医疗器械检验监管、生物医药产品通关监管等职能与生物医药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是生物医药全球供应链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关将优化研发生产用进出境生物材料检疫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扩大生物材料及生物医药产品检疫准入,支持四川制造疫苗、血液制品等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广阔市场,开展“互联网+海关”、“提效降费”等行动,支持成都建设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最大的印象是成都高新区、海关、药监等对本次通关项目的重视。”在谈到对于此次通关活动的印象时,中国医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对项目中高效、安全的物流方式和清关流程感到“很惊喜”。
在王炜看来,“成都作为空港和铁路运输港口,通过此次通关已积累一定经验。”成都海关专门针对生物医药产品通关特点,给企业提供了高效、专业、便利的通关保障。成都口岸相关匹配措施较为成熟,比如这次能够在达到温控要求下完成查验。“我们相信,随着成都口岸通关经验不断增加、数据积累越来越丰富,通关保障会越来越成熟。我们将积极配合海关监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生物医药产品通关流程和机制”。
当天,艾尔建与成都高新区签订艾尔建中国药品贸易总部战略合作协议。据悉,2018年10月,艾尔建中国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该项目是艾尔建中国首个创新中心。
重构通道,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节点城市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底,国家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到,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网络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较高、安全便利、群众受益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
“生物医药供应链贯穿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整个产业链条,涉及到产业领域内的各个企业和机构,诸如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原料供应商、医疗器械制造公司、经销商、医药电商、医院、药店等方面。畅通高效的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整合凝聚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内各方的优质资源至关重要,有利于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群,打造区域的软实力和重要竞争力。”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专家联合会会长王莉说。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成都目前药品进出口规模挤进了全国前十名,并具有“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物流之利,具有辐射面达3.8亿人口的大市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全球供应链的现实需求。
成都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多重优势,正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重要载体,全力打造产业发展要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产业生态圈。
在王莉看来,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备良好的优势和天然禀赋,包括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研发创新能力较强,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都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与制造规模发展迅速,一批创新型企业及创新人才队伍快速成长,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团队打造了国内领先的新药创制平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信将逐步形成聚集创新药物研发及制药业集群,成都正在成为中国未来的新药创制和产业发展中心。”
“成都已经构建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快速配送通道网络。”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已开通116条国际地区航线,其中定期直飞航线64条,2018年货邮吞吐量达到66.5万吨;4月4日,中欧班列(卢森堡——成都)首发,至此,中欧班列(成都)已连接海外25个城市、中国境内14个城市,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1591列,国际铁路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2.7万标箱。
此外,成都打造出功能完备、便利高效的立体口岸服务体系。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4部委验收,成都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基本建成,铁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完成建设,航空肉类指定口岸正加快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航空口岸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所有国际航班、国际旅客和进出口货物实现了随到随检、快速通关。落地实施了10余项货物贸易便利化创新改革,口岸提效降费明显,2018年12 月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60%。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城将构建“蓉欧快铁+空港物流”高效物流体系,依托双流综保区建立医药专业保税服务平台,实现与蓉欧快铁、双机场的无缝连接。
当天活动现场,作为成都进出口企业代表,健进制药发出从成都通关的倡议。健进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投入超过一亿美元的世界一流无菌注射剂研发与制造企业。其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公司建立之初,曾经考虑过落户上海或者天津,但是公司决策层在与成都市的接触中明显感觉成都的投资环境极其优越,拥有专业的院校、服务企业的先进理念。“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中美合资企业,从投资谈判到签订投资协议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该负责人表示。
“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的成立营运,将在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节点和枢纽城市中占到新增长极的位置。”陈炜认为,从国际看,将成为“一带一路”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蓉欧快铁医药冷链物流的策源地、全球内陆城市医药供应链的示范城市。从国内看,成都将建设成为西南生物医药全球供应链国家中心城市,争取设立中国新一个生物制品口岸,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泛欧泛亚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核心枢纽城市。
对标一流,建设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
为深入融入并推进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打造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通关服务平台,集聚一批供应链物流企业。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着力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海关监管和口岸药检功能集成,大力引进一批供应链专业服务商及服务主体和专业冷链物流供应商,共同建立西部最大的医药进出口商品供应链服务(交易)中心。”
当天活动现场,国药控股和成都高新区签订共建冷链仓储中心协议,国药控股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冷链仓储中心,加速推动生物医药冷链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规范,构建专业化质量管控体系,配备符合国际标准及药品GSP要求的查验、运输、仓储及温湿度监测系统。
据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从启动建设距今刚满三年。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招引总投资65亿元的绿叶集团生命科学产业园、10亿元的美国诺峰药业国际制剂生产基地、5亿元的纳米维景CT探测器及整机研发生产基地、诺奖得主科恩伯格教授领衔的创新大分子药物研究所、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与企业合作建设的百年达摩院等项目113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共引进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43个、创新药品种13个、国内首仿药品种27个。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按照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理念和要求,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为目标,以打造“四链条一社区一体系”(即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金融链,生活宜居国际社区,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体系“4+1+1”)生物产业生态圈为发展路径,以人才聚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领要素,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产业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现代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和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专业外包服务等六大产业细分领域。
此外,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还将形成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服务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外包生产中心、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等五大中心功能。
“供应链建设仅仅只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产业生态圈建设中的一部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产业链“筑基”,供应链“通路”,创新链“赋能”,金融链“助力”,国际社区“融入”,政府服务体系“催化”全力构建的“4+1+1”将通过四根链条“筑基通路、赋能助力”,将生产性服务与非生产性服务配套有机结合,形成深度契合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建设思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出台成都市首个产业功能区(生态圈)专项政策,并大力实施“引龙育兽孵金蛋”计划,强化生物产业引优育强,加快补齐功能短板,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
“我们将在2020年3月份建成移交并全面投产。”中国医药集团旗下的蓉生药业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该公司主要生产血液制品,目前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已出口5个国家,年出口收入近1亿元。
在4月3日上交所披露的新受理科创板上市企业名单中,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是西部首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企业。该公司已有项目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重要载体,成都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重点领域,对标国际一流,打响城市产业品牌,构建优势突出、融合互促、发展强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陈炜认为,成都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对于成都打造医药创新新高地、数字医疗新引擎、国际医美之都、全球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具有促进作用,具有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增长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两区共建,开创生物城建设新模式
2016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市双流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应运而生。
3年时间,从最初的一片空地,到现在大楼拔地而起、塔吊林立、机车轰鸣的产业新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项目的大突破促进发展的大提升,正将“蓝图”变为“实景图”,产业生态圈建设已初见雏形。
“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经走上正轨,合作局面已经全面打开。在三年的合作时间里,双方求大同、存小异,互相支持理解,双方的合作紧密而又愉快。双流在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双方堪称跨区域合作典范。”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合作共建的模式,在园区内已然得以延伸和发展。
在2016年9月,四川大学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该项目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张兴栋领衔,目前已有心血管植入材料生产、生物材料打印等一批重大项目表达了入驻意向。
据了解,示范园项目包括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制品检验中心及产业集群三大板块。据悉,该产业集群将占地约400亩、产出数十亿元。目前已有心血管植入材料生产、骨科材料公司及机械加工中心、口腔材料、医用聚氨酯及制品、生物材料打印等一批重大项目表达了入驻示范园的意向。
“此外,我们在建设中积极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广安深入沟通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项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已于2018年11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广安医投公司签署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项目合作协议,构建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现已确定合作项目一期首批100亩选址。“研发成果将优先落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同时根据项目对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需求,选择落地广安。”
顶层设计,创建最优营商环境
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和主引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秉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围绕“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加快完善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围绕“4+1+1”体系,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金融链,努力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创新创业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的生命健康小镇、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创新实践区。
围绕加快提升功能区生活便利化程度,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幼儿园、国际小学、凤凰邻里中心、社区治理中心重等生活类项目,这也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构建生活宜居国际社区的重要一环,从而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各类人才提供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服务。此外,条条河田园湿地及滨河绿道、中央森林公园、孵化园谷地星光绿道、起步区市政道路三期等4个生态类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时,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生态景观构建理念,永安湖森林公园正在加快施工,绕湖的绿道建设展示段已经成型,树林苍翠,鸟语花香。
此外,起步区配套酒店式公寓及商业街主体已经完工,并引进了一批品牌星级酒店、咖啡屋、便利店、特色餐饮等商业配套,人才公寓、省妇幼保健院也已经开工建设。
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这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三生融合”理念的直接体现。“创新实力突破发展的背后,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不断优化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供给能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的系列举措。”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激烈,背后是人才竞争。“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生物人之家。既让‘生物人’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找到归属感,又为生物产业招引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充分释放企业激情,实现人生价值。”
“加快完善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围绕‘4+1+1’体系,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解决了人才对工作和工作环境的后顾之忧;塑造‘知识+艺术+健康’的城市特质,打造‘把城市建在花园中、把实验室建在公园里’的特色城市风貌,解决了人才对于生活和生活品质的后顾之忧。”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的生物城,不仅是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更是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健康活力新城。
成都将2019年确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降成本、提效率、建政策、筑保障,成都给出四个“千方百计”,保证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随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加快建设,其将成为成都产业功能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大典范。
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看来,成都天府生物城要打造健康产业新高地,还需要聚焦新药研发、医疗服务、医药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在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成果转化、对接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着力提升,“围绕打造国际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医疗健康服务集群、大健康平台经济集群、国际医药供应链服务集群等方面加强战略规划和完善产业生态圈。”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海关总署: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福佑卡车启动第三期“叁餐计划”,为公路货运注入善行力量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80万标箱
- 铁路首运锂电池,物流迎来新篇章
- 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中国航运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 豪华重卡新王者!欧曼银河7驾驶舱再升级 科技智能与舒适安全完美融合
- 跨境运输新征程 | 中国潍坊——俄罗斯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发车仪式圆满落幕
- 十城入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