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统计数据 > 正文

2021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及2022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2-02-09 09:00:00 科技信息部

2021年,我国物流呈现坚实复苏态势,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拉动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物流供给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韧性提升,有力地促进宏观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物流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2年物流业务活动仍将趋于活跃,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预计全年物流有望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物流支撑经济稳定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物流需求增势良好,支撑经济稳定恢复

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从年内走势看,由于受下半年散发疫情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走势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24.2%,上半年增长15.7%,前三季度增长10.5%。

图1 2011-2021年社会物流总额(单位:亿元)

1

社会物流总额与GDP对比来看,与疫情前的2018、2019年不同,2020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物流需求系数持续提升,显示在疫情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出口、消费等实物物流恢复保持良好势头,实体经济是物流需求复苏的主要支撑。

图2 2020-2021年各季度社会物流总额及GDP可比增长

2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物流需求结构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同步变化。工业物流总体稳中有进,国际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较大,民生消费物流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升级带来的高技术制造物流需求发展趋势向好,引领带动作用增强。

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物流需求较快增长。全年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增速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制造业中出口相关以及高新制造业物流需求发展较好,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比上年增长12.9%、18.2%,增速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3.3、8.6个百分点,是工业物流恢复的主要拉动力。

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趋升,高新技术类产品进口稳步增长。四季度以来高基数效应叠加国内需求减弱,进口物流量下行压力趋升,2021年进口物流量由上年的增长8.9%转为下降1.0%。从年内走势看,上半年各月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以来由增转降。从结构来看,主要大宗进口量有所趋缓,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需求延续下跌趋势,同比下降3.9、5.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量则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年机电产品类、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38%、16.9%。

消费物流保持恢复性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2021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2%,连续多月保持10%以上。从年内走势看,民生物流总额增速有所趋缓,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电商、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带动电商快递业务量加速扩张。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21年总指数平均值为110.3点,较2020年回升2.4个点,需求端总业务量和农村业务量增速超过20%;供给端恢复较快,库存周转指数、人员指数、实载率指数、成本指数均值均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全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085亿件。

(二)顺应需求升级新变化,物流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市场物流需求变化,物流供给服务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从年内走势看,各季度物流业总收入均保持15%以上增速,两年年均增速在8.5%以上,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物流产业经受了国际严峻环境和国内疫情等多重考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头部企业竞争力提升。截至2021年末,全国A级物流企业近8000家,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物流行业各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上市步伐,央企物流“国家队”重组整合拉开序幕,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占物流业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3%,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物流活动恢复势头良好,行业处于高位景气区间。2021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指数均位于较高景气水平,且总体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为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点,下半年指数出现一定波动,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缓中趋稳回升到53.2%,物流业韧性提升,实现良好开局。

(三)物流供应链韧性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多重因素倒逼我国物流运行效率、供应链响应水平加速提升,物流在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保障产业链畅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从物流成本统计来看,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与GDP的比率14.6%,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三年持平后首次回落。 结合近年经济数据同时对比美日等国分析显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成本下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仅为0.1左右。2020年疫情以来,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至其比重有所趋缓,对我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影响进一步减弱。在此背景下这一比率的下降,更多来自物流供应链自身运行效率的改善提升效应:

图3 2011-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及与GDP的比率

微信图片_20220209104020

一是物流畅通性提升,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服务在协助产业链的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更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物流成本稳中有降。

从运输环节看,运输物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了国内产业链、国际贸易循环畅通。多式联运业务加速发展,运输方式间的协同性提升。全年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准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明显高于港口集装箱增长水平。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国际运输协同性、便利化水平均有稳步提升。全年中欧班列开行约1.5万列,同比增长22%,开行国际货运航班7.4万班,同比增长25.8%,完成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241.5万吨、国际及港澳台快递19.3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0.2%、17.4%。

从保管环节看,上下游企业物流、资金流更为畅通,工业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周转加快。202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分别为16.8天、49.5天,较上年末分别减少0.9天、2.0天,仓储及装卸搬运费用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加速,协同一体化水平提升。近年来,工业、商贸企业采用供应链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的理念明显提升,特别是疫情以来物流上下游协同合作的水平提升,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率为72%,显示专业物流服务的广度、密度、深度不断增加。同时,物流集成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实现产业、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推进。头部物流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2021年50强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收入合计增速在20-30%,明显高于运输、仓储等单一物流业务;供应链一体化业务首次为成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占比近4成)。

二、“十四五”开局之年,物流运行环境改善

(一)物流政策环境良好,产业地位稳中有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产业地位稳中有升。交通部、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委针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体系构建、组织管理、服务标准等多个方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纳入“碳达峰十大行动”。《“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领域创新,激发流通企业活力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布局建设 100 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同时针对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规划提出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国家物流枢纽增至70家,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互联成网,形成枢纽经济新增长极。国办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运输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

(二)物流基础设施环境改善,综合物流网络加快完善

2021年,国家设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得到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在疫情防控、经济恢复中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宏观层面,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投资额增速稳中有进。全年物流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超3.5万亿元,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5.1%,增速与2019年水平基本持平。全年新改(扩)建高速公路超过9000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约1000公里、新颁证民用运输机场9个,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引江济淮航运工程、连云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京哈高铁、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微观层面,疫情以来物流企业网络化布局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仓储设施来看,2021年中国50强企业仓储服务能力同比增长7.3%,数字化及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应用比例达到100%。

(三)物流供需环境改善,服务价格维持较好水平

2021年,物流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公路、快递等完全竞争行业供大于求、恶性低价竞争等局面有所缓解,年内物流服务价格处于较好水平。物流业景气指数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全年平均为50.1%,高于上年1.5个百分点。

水运方面,海运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普遍高于上年,全年各月均位于较高水平。2021年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1299.35点,同比增长25%;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平均为2615.54点,同比增长165.7%。

公路方面,物流运输市场供需略有改善,加之油价上涨,价格水平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全年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平均100.3%,同比增长1.9%。特别是四季度以来公路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运价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12月更是升至102.5%的年内最高水平。

快递方面,行业恶性价格战局面得到扭转。受益于政策监管拐点,行业价格战将暂告一段落,部分头部企业单票价格有所回升。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快递业务整体单价为9.70元/件,环比上升2.2%。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未来物流产业机遇挑战并存

2022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仍难以避免,加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等多重因素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能源价格上升和供应链中断风险将导致更高、更广泛的通胀,并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4.4%,联合国预测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和通胀压力,是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巨大阻力。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物流行业自身来看,发展中仍有痛点:

一是微观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原材料成本、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共同推高物流企业经营成本。2021年1-11月,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成本增长33.0%,连续多月保持高位增长。此外,资金成本上涨依然明显,资金回款压力较大。营商调查企业显示有超过7成的物流企业平均账期超过1个月,11月末应收账款回收期比上年延长5%左右,周转效率连续两年有所下降。

二是物流行业长期微利运营。2021年在物流需求及服务价格的带动下,行业利润有所反弹,截至1-11月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4.3%,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但与行业自身相比,仍低于疫情前5%左右的水平。与上游工业企业相比,盈利水平、回升力度依然偏低(规模以上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1%,比上年提高0.76个百分点)。

三是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缺口。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近两年来物流一线员工存在一定缺口。根据营商调查报告显示,有40.3%的企业表示物流基层操作员工方面在用工紧张。劳动密集型的物流行业,快递员、货车司机、船员等领域工存在普遍短缺,尽管上述领域用工工资不断上涨,但仍然面临供应不足。

物流业发展也具有多种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机遇多于挑战。2022年是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以及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稳经济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投资、消费和外贸的物流需求将持续恢复,物流业务活动将保持较好水平,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预计全年物流业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或将保持6%左右。

从长期来看,物流业发展面临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要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实现现代物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引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迈入新征程。

一是物流需求总体有望保持稳健。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同时我国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未来物流需求仍将处于增量扩张阶段。

二是物流市场主体活力依然强劲。2020年以来,物流供应链韧性明显提升,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挑战。未来物流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供给增长弹性较强,物流市场规模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三是物流将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未来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着力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物流业将通过数字化改造等创新手段,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促进产业升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供应链协同、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等因素带动下,预计“十四五”期间,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物流费用水平平稳回落。

执笔人:孟圆 吴江 高帅









1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