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3 09:38:41 中国新闻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说,降成本政策的成效持续释放,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面临新的挑战。
形成上述调研报告之前,2021年的9月到12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进行了第六次“企业成本”大型调研活动,采集有效样本17482份,涉及到全国28个省(市、区)、230余个城市,涵盖东、中、西和东北地区。
调研报告说,疫情暴发以来,降成本为市场主体纾困,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成为政策实施重要发力点。通过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中国不断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企业税费负担整体下降。调研结果显示,2018-2020年,“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企业所得税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也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三年年均下降1.08个百分点。尽管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为25%,但因各种优惠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多数企业的所得税实际有效税率远低于25%。
企业“去杠杆”成效显著,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调研报告说,虽有疫情影响,总体看,2018-2020年,样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年均下降0.31个百分点,企业利息成本下降。东北和东部地区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幅更大。
中国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企业“办事”成本下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企业“办事”不像以前要跑好几趟、来回折腾。但与企业新兴需求相比,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降本增效。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在提高生产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分别有69%、64.15%、61.31%、48.62%的受访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节省生产成本。
连续多年减税降费,为何企业仍然感觉成本压力大?刘尚希表示,对企业来说,成本的控制既取决于企业自身,也取决于所处环境、体制机制,并不能完全由企业自主控制。
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恢复快于供给,加之流动性宽裕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有色金属、天然气等价格走高,推升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供应链、产业链不够畅通,上下游行业的不平衡等因素全面增加了下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物流成本急剧上升,全方位抬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新冠疫情持续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多重因素叠加显著推高了国际物流成本,航运行业最为明显。自2020年中开始,集装箱运价一路飙升。反映即期市场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指数2022年1月较2020年6月已上涨5.21倍。调研报告表示,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依然严重,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物流运价存在高水平上波动式上升的风险。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工信部:截至今年11月,已举办近700场中小企业撮合对接会
- 海关总署:将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 前三季度我国冷链物流总额6.4万亿元 同比增长4.2%
- 福佑卡车启动第三期“叁餐计划”,为公路货运注入善行力量
-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突破80万标箱
- 铁路首运锂电池,物流迎来新篇章
- 湖北出台18条措施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 中国航运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
- 豪华重卡新王者!欧曼银河7驾驶舱再升级 科技智能与舒适安全完美融合
- 跨境运输新征程 | 中国潍坊——俄罗斯莫斯科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发车仪式圆满落幕
- 十城入选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