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6 09:27:10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2020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进行经济数据例行发布,我们邀请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2020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请付凌晖先生作介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付凌晖: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按照惯例,我先通报一下11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然后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11月份,国民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
11月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着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工业服务业继续回升,投资消费不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一、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03%。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6.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11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124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2%。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为年内高点。
二、服务业进一步恢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10月份上升0.6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1月份,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5%、3.6%,均比10月份上升1.8个百分点。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比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金融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1%,连续5个月位于61.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0%。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14亿元,同比增长5.0%,比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1%。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11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072亿元,同比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980亿元,同比下降0.6%;商品零售34534亿元,增长5.8%,连续5个月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11月份,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3.6%、32.3%、24.8%。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四、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升,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11月份环比增长2.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比1-10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0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1-10月份为同比持平;商品房销售额148969亿元,增长7.2%,比1-10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7%,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比1-10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10.0%。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7.3%、20.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2%、17.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6.1%、13.9%。
五、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0919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7995亿元,增长14.9%;进口12924亿元,下降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71亿元。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90439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出口161291亿元,增长3.7%;进口129148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调整优化。1-11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5.4%,占出口额的59.3%,发挥了出口支柱作用。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4%,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下降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10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收窄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10月份为上涨0.5%;环比下降0.6%。1-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10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1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下降0.3%,居住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5%。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12.5%,粮食上涨1.4%,鲜果上涨3.6%,鲜菜上涨8.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10月份持平。
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10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10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5%。
总的来看,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取得新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反弹影响,世界经济恢复艰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新老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仍面临不少挑战。下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寿小丽:
下面我们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11月份经济指标继续向好,国民经济恢复态势持续显现。请问恢复态势是否达到了预期?您如何评价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生产和需求继续回升,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市场发展活力在增强,民生保障也得到加强。具体看,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三大产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4万亿斤,同比增长0.9%,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生产小幅加快。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
第二,三大需求继续回升。消费市场销售继续恢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个月加快3.2个百分点。
第三,市场主体活力在增强。“放管服”改革成效继续显现,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目前看,今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还有企业效益在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7%,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企业的市场预期在改善。11月份制造业PMI为52.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均为年内新高。
第四,就业民生保障有力。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11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已经接近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4.7%,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还是在继续回落,11月份保供稳价的成效继续显现。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这有利于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了脱贫摘帽。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是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的集中体现,这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也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创新战略的推进。但是也要看到,进入秋冬季以来,外部疫情再次出现反弹,世界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和经济恢复的角力之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恢复进程之中,一些新情况、老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矛盾凸显,夯实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还需要加力。下一阶段,还是要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效,继续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畅通经济循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请问前11个月的经济数据出炉之后,目前统计局对于全年的经济增速是否会有个测算,大概在什么样的水平?目前有预测认为,明年的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大约8%或者两位数的增长,不知道统计局如何看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11月份数据看起来非常好,它们会不会继续成为稳增长的主引擎?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关心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以及明年的增长,还有关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从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运行的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无论从生产还是需求,都是在稳步回升的。从下阶段来看,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从生产来看,生产的恢复面在扩展,平衡性在改善。从工业来看,41个大类行业当中,超过七成行业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前期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支撑比较明显,近期消费品制造业也在稳步回升。1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同比增长了3%,继续比上个月加快,说明整个工业恢复的态势在改善。从服务业来看,服务业生产指数中的8个大类行业中已有7个实现了增长,前期一些现代服务业增长比较快,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从近期来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也在改善,说明整个经济恢复的平衡性在改善。
从需求来看,需求的回暖态势在巩固,而且内生性的增长在持续提升。无论是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说,都是在稳步回升。而且我们看到,这个月从消费来看,升级类的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限额以上的通信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40%以上,还有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都是在20%以上,这说明消费带动的作用从前期以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支撑逐步恢复到正常的以升级类消费带动为主。
从投资来看,市场投资的活力在增强,主要表现在这个月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这说明市场的力量是在增强。从刚才介绍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来看,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创了年内新高,说明了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的态势得到巩固和提升。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运行,相信全年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水平是值得期待的。明年我们经济运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经济逐步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可能性较大。此外,由于今年的基数较低,从速度上来看,增长可能会比较快,但是并不说明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从下一阶段来看,消费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因为我们看到,近些年消费贡献对于经济增长占主导作用,内需当中消费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到常态化的增长,消费仍然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引擎。谢谢。
法新社记者:
想了解一下新冠疫情暴发后,国内的零售业受到打击,市场销售的回暖也相对比较慢一些,明年春节来临前,国家会具体出台更多能够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吗?是否能够分享一些其中亮点?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主要关心消费问题。应该说,从11月份消费的主要指标来看,消费在持续恢复,市场销售进一步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比上个月加快0.6个百分点。从主要商品结构来看,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是比较快的,刚才说了多数在20%以上,说明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商品销售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从销售的形态上来看,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实体店的销售也在恢复。前11个月,实体店零售额降幅比前10个月收窄1.5个百分点,这也说明了消费增长的势头还在延续。
从下一阶段来看,应该说消费持续稳定增长还是有很多有利条件。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在扩大,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的效益在改善,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已经转正了,当月的增速达到两位数。加上近期已经出台了一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比如说推进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和家电的以旧换新,还有积极推动餐饮消费的创新发展。从这些因素来看,消费持续回升还是有基础、有条件的。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正转负,而且核心CPI的涨幅7月份上涨到0.5%以后一直不变,有分析认为,中国也面临通缩风险,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目前的通缩风险?还有一个问题,关于工业增加值,从主要产品产量看,11月份大部分产品增幅和10月份相比都收窄,另一方面,整体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扩大了,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价格数据公布以后,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的涨幅整体上是前高后低,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这也是2009年10月份以来第一次出现同比下降,2009年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从结构上来看,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下降所导致的。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由上个月的上涨2.2%转为下降2%,影响当月的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又是最主要的因素,猪肉价格同比下降了12.5%,影响当月CPI下降约0.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的下降,一个原因是由于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恢复,产能在增加,供给得到了提升;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比较高。
从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来看,11月份同比上涨0.5%,连续5个月稳定在这样的水平,说明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外,居民消费领域的价格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其实从服务价格来看,11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3%,也是连续两个月稳定在这样的水平。以上数据反映出消费领域价格形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从未来发展来看,居民消费价格稳定运行还有不少有利条件。第一,从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整个市场需求都在扩大。第二,从市场预期来看,11月份的制造业PMI当中,出厂价格指数位于景气区间,比上个月还有所提升,说明市场对价格的预期还是看好的。第三,今年的粮食实现了丰收,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加上生猪产能的恢复,猪肉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这样对价格的整体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各地及时推进保供稳价的措施,有利于价格的稳定。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会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工业的增长。我们知道,工业产量和价值量的变化并不完全对应。近些年随着消费升级的发展,一些中高端产品销售比较火热,带动相关产品的产量增长,且这些产品附加值更高。由于产品结构的影响,造成产量的变化和价值量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作为工业整体来看,工业生产的恢复态势应该说得到了增强。从生产来看,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7%,比上个月略有加快,也是今年以来比较快的速度。从价格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继续收窄,这个月同比下降1.5%,上个月下降2.1%。从企业利润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累计利润前10个月同比增长0.7%,首次由负转正。
从这些情况综合来看,工业生产稳定恢复的态势得到了保持。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的问题是有关人口普查的,请问当前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进展如何?有评论认为,现在已经有大数据,还有一些行政记录,都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的人口情况,为什么还要再开展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规模大,人户分离的现象非常明显,如何来确保我们这次人口普查能够获取到真实准确的人口信息呢?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关心人口普查工作。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等状况,是国家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公众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在增强,全面摸清人口底数的任务十分艰巨。
尽管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完善,获取人口信息来源更加多样,但总的看,仍无法替代人口普查的作用。第一,人口普查是全面获取人口信息的主要来源。人口普查是按照统一的方法、标准和要求,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调查登记,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采集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基础数据的主要来源。大数据可以快速反映特定人群的趋势性变化,行政记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行政登记管理人口的信息,但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数据覆盖人群不全,缺少精确的个体信息。行政记录口径标准不统一,信息更新滞后,目前都不能提供统一时间点的全量人口信息,尚不能代替人口普查的作用。因此,尽管开展人口普查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世界各国也在普遍以五年或者十年为周期,定期开展人口普查。
根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2015年到2024年已经开始和准备实施人口普查的经济体共有230个,覆盖全球人口90%以上。2020年是这一轮人口普查的高峰,有76个国家预定开展人口普查。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经济体推迟或暂停了人口普查。我国是如期开展人口普查的经济体之一。
第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我国已经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出现了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放缓,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了解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状况,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第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紧紧围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展开。为了确保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国家统计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严格执行普查方案,确保普查各项要求不走样、不变形。二是认真组织现场登记,坚持不重不漏,准确采集每一条信息,确保普查源头数据真实可信。全面采用电子化采集,实时上传,有效杜绝中间可能的人为干扰。三是有效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辅助作为普查现场登记、开展数据比对校核的重要手段,切实提高普查数据质量。四是坚持依法普查,加大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普查造假、弄虚作假的行为。
人口普查是全面调查,作为一项严密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全民的支持和配合,也离不开周密的组织、精心的实施、严格的监督,有力有效的各项政策保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抓好组织实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推进总体顺利。目前已经完成入户普查登记、部门记录比对核查,现在正在开展事后质量抽查,评估数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和700万普查员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您好,我的问题是关于制造业投资的。1-11月份相关投资下降了3.5%,尽管相关的利润在上涨,出口也是在大幅提升,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愿意支出?我们怎样才能扭转局势,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应该说,今年以来,在投资的恢复当中,制造业恢复比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相对缓慢。总的来看,在疫情严重冲击下,前期很多制造业企业生产确实面临了很多困难。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市场需求逐步回升,下阶段制造业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一是制造业企业的效益在改善,前10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已经首次转正;二是出口需求对工业和制造业生产的带动也在增强。在当前的环境下,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发展,制造业的投资空间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从未来看前景是广阔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源要素的约束在增强,投资的成本在增加,也会影响投资的回报和收益。
因此,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畅通经济循环,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谢谢。
海报新闻记者:
11月中旬以来一度持续走低的猪肉价格重新抬头,是否会再次飙升,并带动CPI由负转正?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进入四季度以来,元旦、春节两节临近,季节性的需求在增加。但是总的来看,国内生猪产能的恢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和基础是不具备的,价格保持稳定是有支撑和条件的。谢谢。
路透社记者:
随着咱们经济复苏势态持续,明年经济增长可能还会加速,咱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宏观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货币政策逐渐向常态化甚至偏紧的方向来运行?因为杠杆率今年升得比较快,大家有所担心,财政刺激的政策是不是明年也应该适当减弱一些?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您向相关的政策职能部门了解更为合适。我在这儿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目前来看,随着经济的恢复逐步向常态化回归,相应也会作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总的来看,经济恢复是有一个过程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对于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看到,民间投资增速首次转正,请问您怎么评价这个数据的转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另外,现在中央政治局提出,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兼顾需求侧改革,请问怎么理解需求侧改革?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民间投资首次转正,说明随着经济的恢复,市场性的投资是在增加的。因为前期我们看到,在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来看,经济运行逐步由政策的带动向市场内生增长在转变,民间投资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特点。
关于您提到的需求侧改革的问题,应该说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因为这是首次提出。对这个问题,我想提两点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需求侧改革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积极建立完备的内需体系,这些实际上离不开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只有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推动需求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创造需求与供给的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才有利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推动需求侧改革,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消费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带动在逐步增强,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但是消费的水平和品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我们看到新型消费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扩大新型消费中间仍有不少的堵点和难点,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同时,扩大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完善消费环境这些方面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也需要通过改革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当前国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不乐观,发言人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进出口形势有何预判?国际经济的长期低迷是否会对明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11月份进出口形势应该说还是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当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8%,比上个月加快了3.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了14.9%,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进出口形势保持改善,首先,中国生产供给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复工复产,经济运行的逐步改善,生产的稳定增加是中国面对外部需求变化的重要支撑点。第二方面,在疫情冲击下,国外一些供给受到了影响,中国由于供给的稳定,有效弥补了全球供应链上的一些堵点和断点。第三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在稳定外贸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外贸的便利化,推动发展外贸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有助于外贸的稳定。
从下一阶段来看,应该说中国生产供应的稳定在全球来看优势是明显的,在疫情条件下,有利于助力全球的抗疫,也有助于满足外部的市场需要。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进口也有望增加。这样看,未来中国进出口形势仍然保持稳定的基础条件是具备的,但是也要看到,在疫情的影响下,外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确实还是比较多,稳定外贸还需要继续努力。谢谢。
寿小丽: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付凌晖司长,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再见!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商务部:加快建设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
- 工信部发布2024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 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捷牵手职业技能大赛
- 低空经济发展迎最新定调 哪些新改革新举措值得期待?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提速
- 打通堵点难点 提升运输效率——解读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
- 11月份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亿吨 同比增长5.5%
- 智能制造迈入“升级版”——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观察
- 梦想携手 共绘物流新蓝图:一汽解放2024梦想合伙人大会在无锡顺利召开
- 自重7351Kg 同配行业最轻!欧曼银河5:轻量化技术集大成者 助用户多拉多赚
- 国家发改委正式开通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