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2019-11-15 15:48:44 国家发展改革委

11月1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就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天然气供应保障、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猪肉市场保供稳价、提振消费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经济参考报记者:
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适当调整了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请问这一政策的背景是什么?此次调整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孟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是优化投资结构、深化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1996年我国建立这项制度以来,国务院分别在2004年、2009年、2015年对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进行过调整,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效果。
今年以来,党中央对做好“六稳”工作、促进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适当调整资本金比例,有利于发挥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问题导向,按照如何进一步提升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今年以来,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也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了解市场的需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此次调整项目资本金比例,主要是明确下调部分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调整到20%。考虑到项目回报水平、收益覆盖债务融资的能力各有差异,有些项目建成后收益好、偿债能力强,在政策上允许金融机构有一些灵活性,比如,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允许在不超过5个百分点的幅度内适当降低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同时,还对鼓励项目法人和项目投资方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多渠道规范筹措投资项目资本金明确了有关政策。
需要强调的是,国家规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是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的下限,实际比例需要投资方、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的投资收益、贷款风险等实际情况自主确定,金融机构要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的数量和比例。
后续待有关政策正式发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有关贯彻落实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时下冬季供暖季已经开始了,所以想问当前天然气的保供形势如何,天然气价格能否保持稳定?
孟玮:
近日,我委运行局主要负责同志就今冬能源供应保障问题接受了新华社专访,就供暖期间能源保供的问题做了一个很全面的回应。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入11月份以来,就会同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了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随时掌握天然气供需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解决影响供应的问题。从近期运行情况看,用气需求增长比较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相对充足,供需之间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状态。
关于天然气价格,供暖季期间,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国内天然气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对居民用气实行“量价齐保”,也就是在保障供应总量的基础上,执行国家制定的各省份基准门站价格不上浮;对学校、医院、公共交通等民生用气实行“保量稳价”,也就是在保障供应量的基础上,价格根据供需关系适度调整,但上浮的幅度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不超过20%;其他市场化气量价格,则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为重点保障民生价格稳定,供暖季期间,各地不再调整居民用气终端销售价格。
保暖保供工作关系民生冷暖。随着气温降低,取暖用气需求也会进一步攀升,还有可能遭遇大范围极寒天气。对这些因素,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防范,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的再充分一些,把我们所能够做的各项工作做的再扎实细致一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中国证券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混改的,能否介绍一下第四批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的进展情况?年底将至,是否会加快落地的进程?
孟玮:
混改这个话题大家都很关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总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国资委,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目前已先后推出四批一共200多家试点。混改试点坚持把“引资本”和“转机制”结合起来,着重在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力气,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转换经营机制上求突破。目前,前三批50家试点中,已经有70%的混改试点企业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混”的任务,其中多数试点企业已完成新公司设立、公司治理机制重构、激励制度化建设等试点主体任务。从效果看,混改后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突出体现为“五升五降”,也就是:企业治理能力和活力效益提升,亏损面下降;国有资本权益和功能提升,企业杠杆率下降;企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核心员工流失率下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与业内领军企业差距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市场准入限制下降。
关于你关心的第四批试点情况,今年5月,已经正式启动了第四批混改试点,一共160家。第四批试点在数量上和领域上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在领域上,不局限于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既包括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又包括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有企业,同时还包括一些已经实现股权层面混合、拟进一步在完善治理上深化改革的国有控股企业。目前,我们正在组织试点企业抓紧研究制定混改实施方案,不少试点企业正在通过多渠道开展混改项目推介、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有的试点企业已经进入产权交易所挂牌。
近期,我们还将组织召开第四批混改试点培训会,就混改推进中的一些重要政策和关键环节进行专题培训,请前三批试点企业介绍典型经验做法,促进试点企业加强互学互鉴,推动混改试点加快落地见效。
中国新闻社记者:
在进博会的开幕式上,习主席再一次提到黄河流域的发展,所以我想请问,发改委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方面有怎样的规划?
孟玮:
今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两方面工作,一是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二是组织规划纲要编制。在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和研究机构,就气候变化影响、水沙关系变化、水资源配置等重大课题深入进行研究论证,为顶层设计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在规划编制方面,结合黄河流域实际和上中下游不同特点,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重点任务,正在组织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推动落实好各项工作。
时代周报记者:
针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请问发改委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如何保障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猪肉的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孟玮:
大家都很关心猪肉价格问题。刚才,我在介绍价格运行情况的时候也提到,近期猪肉价格的上涨是影响CPI涨幅扩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猪肉价格关系民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已经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多措并举保障市场基本稳定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力促进生猪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支持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建设,扩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范围,支持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通过这些方面的支持,促进生猪稳产保供。
二是多渠道增加肉类供给。增加牛羊肉、禽肉、鸡蛋生产和供应,多渠道扩大猪肉和牛羊肉等替代品进口,确保整体肉类蛋白市场供应基本充足。
三是妥善实施冻猪肉储备投放。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冻猪肉储备,会择机向市场投放,保障猪肉消费需求。
四是兜底基本民生。重点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指导地方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五是密切监测预测价格变化。每天监测全国及各地猪肉价格情况,研判后期走势,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加以预防和解决。
此外,还将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新华社记者:
刚刚闭幕的进博会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中国强大国内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的新业态?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也看到,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出现了0.6个点的下滑,在四季度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孟玮: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从总量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持续显现。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从区域看,乡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消费。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镇快约1个百分点。从渠道看,呈现线上消费明显快于线下的特点。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5%,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2.3个百分点。大家也都注意到,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各大电商的成交额屡创新高,大家可以感受到,巨大的消费热潮扑面而来。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再加上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应用,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可以挖掘。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有很多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国内消费潜力。
第一,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两业融合发展的文件里也提到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从新业态看,以产业融合促进新消费。比如,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融合方面,重点发展服装、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化、个性化定制,以及智能手机、家电、新型终端等领域的全链式智能生态服务。再比如,在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方面,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开展健康管理、运动向导、精准照护等增值服务,逐步实现设备智能化、生活智慧化。这些也都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新模式看,以线上线下融合扩大消费。加大对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文化娱乐、体育赛事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力度,积极发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和“智能+”服务消费。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第二,切实稳住传统领域消费。一方面,稳住汽车等消费大头。破除汽车消费限制,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推动汽车限购政策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另一方面,大力促进更新消费。以家电、消费电子等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健全废旧产品回收拆解体系,完善机动车、船舶和农机报废回收更新办法。在回收消费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可以挖掘。
第三,大力改善消费环境。重点是在“提升质量”和“推广经验”上下功夫。所谓“提升质量”,就是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全面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充分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所谓“推广经验”,就是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积极推广各地促进消费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近日我委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对云南以无理由退换货为切入点、重塑旅游消费新生态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这样的举措,对进一步激发云南的旅游消费潜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像这样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会进一步梳理、进一步提炼,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也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更多的挖掘在消费领域的一些亮点,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推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刚刚提到的这个文件,近期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我们注意到在这份文件里提到“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的作用”,请问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支持措施?
孟玮:
这个《意见》刚刚发布,可能很多的政策措施大家还在消化吸收。应该来说,这个文件亮点还是很多的,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多宣传。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问题,也是文件的亮点之一。《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的作用。这些主体既包括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也包括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主体。之所以专门对企业主体作出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方面,两业融合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两业融合的业态、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催生、经过检验而逐步形成的,发展路径需要企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自主选择,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必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第二方面,各类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产业链龙头企业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行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示范效应突出;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管理灵活、适应能力强;平台型企业和机构能够整合资源、集聚企业,促进产销精准对接、高效畅通;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的优势,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的独特优势。第三方面,从实践看,近年来各类不同企业积累了非常多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比如,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宝武集团、陕鼓等行业骨干企业,网易、小米等平台型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业态模式和典型路径,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也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市场主体都已经成为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虽然企业是两业融合发展的主体,但在推进两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也要有所为,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予以推动。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两业融合发展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强化政策性创新,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一是在企业资质和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数据开放共享和安全保护、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疏通发展梗阻。二是加快完善质量管控、标识标准、统计评价等体系,补齐两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短板。三是适应两业融合发展需要,在创新用地供给、金融服务、中长期融资、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四是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开展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先试,探索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具有不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业态新模式和新路径。
在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媒体朋友能够多参与、多宣传和报道两业融合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