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可增长空间大 农产品冷运需求是未来发展看点
发布时间:2017-09-11 09:45:02 物流北京网

国外冷藏运输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上的差距决定了我国冷链物流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论从冷藏率还是从管理水平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冷链物流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来自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需求。
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经过70余年的发展历程,迄今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藏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受益于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然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不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13亿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
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远未完善,具体表现在冷链应用率、冷藏保温车占比、人均冷库容量等多个指标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不畅势必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
为此,国家发改委曾于2010年7月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是将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政策推动下,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
而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不过,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未来还需推动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怎么保障 风里雨里谁为骑手兜底
- 重庆:数字化碳管理赋能绿色发展
- 【浙江】公布11个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
- 一季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 1秒5700件,1天7.29亿件!透过数据看中国快递业效率与创新的双重突破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谈2025年1-3月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情况
- 稳工业迎政策“组合拳” 扩需求育动能成重点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等
- 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负责人 就《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答记者问
- 稳外贸、拓内销应对关税冲击!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强调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