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正文

德州打造物流新起点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3-27 11:00:49 互联网

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省“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其实施在资金扶持、项目安排、政策优惠、要素保障、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很大倾斜。

大时代背景下,德州市更加深入地去了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和发展机遇,激流勇进,积极创建物流新起点,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创建物流新起点的客观优势

德州市作为山东的北大门,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一直发挥着鲁西北-冀东南区域枢纽的作用。德州市具有“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以及高速公路交通网,19条四通八达的国省道,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具备现代物流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德州市基本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基础设施呈现“大”字格局。德州市已经形成了诸如运达物流园区、山东盖世冠威国际物流园区等多个大型物流园区,营业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

目前,随着一大批物流企业不断通过模式创新、流程再造和服务延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通过兼并、上市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凸显聚集效应以及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的入驻,德州市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高。

截至2014年上半年,紧紧围绕山东省“一圈一带”战略,德州市大路网建设、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推进有力,完成交通工程建设投资16.92亿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19.5%,占山东省交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的8.2%,综合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完成水上旅客运输、渡运42.3万人次,完成客运中转量169.2万人公里,与2014年同期基本持平。截至2014年12月底,德州市全年客运量共计2271万人,旅客周转量161068万人公里,货运量11911万吨,货物周转量2291731万吨公里。

总之,德州市具备发展成为华北、华东区域物流中心的先天优势与客观条件,发展潜力巨大。

打造物流新起点是时代要求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不论是国家、山东省还是德州市,都十分重视改善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的出台,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对物流业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关于落实国家物流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部门分工》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实施保障。山东省也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德州市关于加快德州市中心城区发展的意见》已经实施,将商贸强区、物流大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

随着《山东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山东省正式将德州定位于山东省七大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和山东省六大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并将禹城市和齐河县确定为山东省县级物流节点城市。

新常态需要新思路

我国物流业普遍缺乏精通物流运作、数据处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德州市也不例外,物流专业人才凤毛麟角。普通员工层次、技术含量较低,服务意识不足,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大数据背景下,物流业务活动庞大复杂,存储空间容量有限,信息搜索时间往往有延迟,大数据物流程序缺乏统一标准。而且,面对格式复杂的海量数据,企业用户、个体用户对物流企业提出价值稀疏搜索、非关系和快速等的业务要求,需要适应全面非结构化的社会关系,这就要求具备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有效算法。

德州市积极发现问题,顺时代而为,从完善物流人才多层次教育培养体系、加强物流服务、追溯标准化、物流产业合理规划及秩序经营、采用最优业务算法四个方面,创新思路,提升策略,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张震 根据德州政府网有关资料整理)

参考资料:

“一核”是依托德州市城区铁西物流园区、东北城物流园区、新华商贸物流园区、京沪高铁物流园区的物流枢纽集散能力,强化德州市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及开展各种增值物流服务的能力,带动德州市中心城区物流板块的发展;

“两带”是指京沪铁路、高铁物流增长带,鲁冀边界物流促进带,依托京沪铁路、德龙烟铁路、德滨高速及沿线省道等交通干线,贯穿13个县市区中心镇街节点,构建与环渤海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以及冀东南、黄三角区域相联接的物流发展带,强化德州物流 “南融北接”、“东进西扩”能力;

“三组团”具体主要有济德经济物流组团、黄三角物流组团、冀东南物流组团,十个县市全部覆盖,主要涵盖了化工产品物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等七个领域,分别对接济南、黄三角、京津冀和联动半岛经济区冀东南的物流组团,形成工业物流和商业物流集聚组团的发展态势。

相关阅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