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碳中和,将给物流业带来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21-04-09 17:13:04 物流前瞻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既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责任担当,同时也是我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深刻转型的内在要求。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将会对物流业产生哪些影响?

一、铁路运输比重提升,多式联运发展加快

根据2019年交通运输和铁道统计公报,公路专业货运企业每百吨公里单耗1.7千克标准煤,远洋和沿海货运企业每百吨公里单耗0.26千克标准煤,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每百吨公里单耗0.39千克标准煤。铁路、水运明显能耗较低,而公路能耗较高。

同时,与公路和航空、水运相比,铁路运输总体上更容易实现电气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也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定位,明确提出要“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因此,继续调整运输结构,提升铁路运输在整个运输结构中的占比,既是应对碳中和,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三年的运输结构调整,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也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小幅增长,但距离《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增长30%”的目标还有差距。

下一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应更注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政府部门应通过深化铁路改革、发展多式联运、引入碳交易机制、征收碳税等方式引导企业更多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以减少能耗和排放。

二、交通能源动力变革,新能源车辆推广普及

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左右,且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我国人均保有车辆(美国、欧盟和日本交通部门排放达峰时千人乘用车保有量分别约为845、423和575辆,中国目前173辆)仍将大幅增长,减排任务较重。

电气化是碳中和的核心,也是目前实现碳中和成本最低、最为成熟的技术路径,通过交通等终端能源使用部门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将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排放。

我国从2008年开始推广新能源车辆,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81万辆,其中纯电动车310万辆。

但由于目前重型货车商业化量产尚未实现,城市配送车辆除车辆自身性能不稳定、故障率较高、续航里程短等外,还存在政策预期不稳定、充换电设施以及维修保养等配套不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现有新能源车辆主要还是用于乘用车领域,货运领域较少。

相关部门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着力解决。部分国内车企已开始量产氢能汽车,深圳等地在新能源货车的推广上做出了样板示范,多地紧跟其后也推出了积极的扶持政策。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货运领域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将加速。

各地推广新能源车辆政策措施汇总

北京:到2020年,邮政、城市快递、轻型环卫车辆(4.5吨以下)基本为电动车,办理货车通行证的轻型物流配送车辆(4.5吨以下)基本为电动车,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使用的公交车辆为电动车。

上海: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标准车)推广数量分别不低于4.3万辆、5万辆、6万辆。2020年底前,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

广西:新增和更新的客运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环卫、物流、邮政、机场通勤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时,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应逐年增加。

山东: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力争达到50万辆。 

天津:以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网约车)、公务用车和租赁用车为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2018至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新能源汽车2万辆。

湖南:每年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比不低于本地当年新增及更新汽车总量的2%。

山西:推动一批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30万辆。

广东:珠三角地区每年更新或新增的市政、通勤、物流等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0%以上。

陕西:在城市公交、厂区通勤、出租以及环卫、物流等领域加快推广和普及新能源车。

湖北:至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50万辆/年。

浙江: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3万辆以上,公交、环卫、物流、商业租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不低于30%,新增公务车采购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不低于50%。

江苏:“十三五”期间,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标准车超过25万辆。

福建:到2020年,全省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5万辆,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30万辆以上。

黑龙江:在公交、出租、校车、环卫、邮政、公安、物流、景区等领域逐年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

辽宁: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力争全部更新(改造)为清洁能源或新能源汽车。

安徽:到2020年前,每年按照10个百分点的增加比例逐年扩大应用规模。

内蒙:到2020年,全区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达到10万辆(标准车)。

贵州: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重不低于35%。 

与此同时,汽车、柴油车辆更新淘汰可能提前。全国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如下图所示。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提前实施国VI排放标准。

三、新兴技术加快落地,智慧物流发展提速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物流创新理念逐步渗透到物流的各个环节。菜鸟网络推动“新物流”革命,京东物流提出“下一代物流”解决方案,上海、青岛等开启无人港口新时代,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物流机器人、云仓等日益推广开来,京东物流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投入使用,顺丰速运建设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

此外,借由“互联网+”,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公路货运组织集约化进程加速,无车承运人的合法身份也得以确认。根据初步测算,通过无车承运模式能够降低车辆空驶率约5~10%。可以认为,智慧物流发展在大幅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有力减少了车辆无效和低效行驶,用更少的排放,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今后在低碳发展的要求下,5G、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加速,为智慧物流发展带来机遇,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打造绿色物流系统已是必然。

四、货源结构深刻变化,运输模式产生变革

我国能源禀赋特点是多煤、贫油、少气,发电结构以火力、煤炭发电为主。根据中电联统计,2019年我国发电量中火电的占比高达72%。目前电力领域碳排放已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0%以上,电力结构低碳转型,实现零碳燃料替代是必然趋势。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当前货源结构中占比40%左右的煤炭、石油等大宗物资占比将日趋下降。

同时,煤炭运输以铁路运输为主,占到铁路货运量的60%左右,煤炭运输的减少将可能大量释放铁路运能,铁路将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白货”运输,届时各种运输方式的关系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此外,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相辅相成,能源结构调整能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倒逼和加速推动作用,在产业转型重塑过程中,有更好的机会让运输和制造业两业联动更加深入,伴随着物流的时效性、可靠性和精准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五、货运车辆智慧网联,交通物流数字转型

车辆的智慧化与电动化是分不开的,当车辆成为一个移动的电器,跟手机等类似,就离智慧化不远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车辆的智慧网联,为数字交通发展打下基础,并会产生连带效应,推进交通领域公路、铁路、水路等的数字化进程加速,让“哑设施”具备多维监测、智能网联、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加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港口自动化作业等应用,进而实现交通物流领域的整体数字转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