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资本、市场、模式:便利店的“爆发前夜”

发布时间:2018-03-13 11:17:51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18年零售业竞争升温,是从便利店业态开始的。

 

新年伊始,美宜佳宣布连进三地市场。1月3日、16日,分别在重庆、郑州开出12家门店;1月18日,10家美宜佳新店出现在广西南宁;美宜佳官方透露,不久后会进驻安徽市场。

进军南京之后,野心勃勃的罗森中国又和南京中央商场签署安徽省区域授权加盟协议。双方在安徽合作的第一批门店已经在紧张选址过程中。

完成B轮融资的Today便利计划进军长沙、合肥、南昌等地;而刚刚获得春晓资本2亿元投资的每一天便利则预谋将门店开进Today大本营武汉。

便利店新秀便利蜂在门店数突破100家后启动全国扩张,首批外埠门店已经于2月底开业;去年盛传要卖掉的全时便利突然杀个回马枪,宣布2018年进入全国20座城市。

对于上述现象,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称之为“爆发前夜”。“中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都会迎来增长点,罗森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张晟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

 

认为,这是便利店业态多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如果用24节气来比喻,中国便利店处于惊蛰时节,它标志着仲春的开始,之后才是真正的春天”。

 

将便利店放在当前零售行业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有三个要素值得关注:

 

其一、便利店领域尚未出现像超市业态的大润发、永辉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因此挤入头部市场是各大便利店品牌扩张的一大动机;

 

其二、在阿里-腾讯两极格局之下,目前便利店业态尚未有站队的情况出现,但不排除未来阿里或者腾讯收编便利店品牌的可能性;

 

其三、经历了无人值守便利店、无人货架等概念性业态的泡沫之后,业界开始回归理性,重新审视便利店作为传统业态的价值点。

 

因此,无论是市场、资本,亦或从模式迭代的角度来看,便利店的2018年注定不平凡。

 

资本心态生变,从“围观”到“下手”

便利店这一轮扩张,资本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Today便利获得信中利集团、红杉资本2亿元融资后明显加速扩张步伐。Today计划2018年发展到1000家门店,并在未来2-3年以武汉为中心,覆盖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

 

曾经盛传要卖掉的全时便利今年计划进军全国20座城市,业界有一种说法是它的母公司复华集团筹集数十亿资金来支撑其扩张。

 

而在去年上半年,资本对传统便利店的态度是:关注的多,下手的少。“VC是不愿意投资实体便利店的,它们成长速度太慢了,无法满足VC对于企业高成长的需求。另外,从线上线下博弈的角度来看,像盒马这种覆盖周边三公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鲜业态成为传统便利店强大的对手。我们曾经考察过北京市场份额最大的便利店,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方和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岱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手握110多亿人民币,关注生鲜领域的高榕资本也对便利店业态保持谨慎态度。“我们最早也是从便利店业态入手观察零售业的,但研究发现,便利店最擅长、也是利润最高的鲜食品类正在被快餐和外卖行业颠覆。中国的小餐馆非常发达,借助外卖渠道,它与便利店业态的鲜食部分形成直接竞争”。高榕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本的心态比较急功近利,但便利店是细水长流的生意。”一位便利店从业者表示。

 

全时便利总经理杨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论是门店体验,还是业绩情况,全时都是最接近日资便利店的本土品牌,这也是资本感兴趣的地方。对方找过来的时候,兴趣非常大。讲完模式和经营状况,资本更想投了。但接下来我讲的都是未来长期发展的东西,对方想要的却是短期收益的东西。”

 

不过,资本的心态悄悄发生变化。2017后半年起,资本入局便利店的案例便多了起来,鲜生活、绿城物业与易果联合全资收购好邻居便利店以及信中利集团、红杉资本投资Today都发生在这段时间。“红杉、春晓已经合计投资差不多5-6个便利店项目了”。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王洪涛认为,资本心态转变,这是由于经历了无人便利店的泡沫之后认为传统便利店是一个好的赛道,不能再犹豫,也做好了中长期布局的准备。“以春晓资本为例,重点不是投资个案,可能会局部整个产业,而且在投后管理上也会加强,帮助被投企业成长”。王洪涛表示。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成都WOWO便利创始人汤耀华,在他看来,无论是前几年的O2O、还是这两年的B2B以及去年流行的无人零售,这些概念性的模式最终没有抓住生意的本质。“资本也开始务实了”。汤耀华说。

 

不过,在南昌乐豆家便利店创始人杨翔看来,资本对便利店赛道的判断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最近投资的一波都是此前就看好便利店领域的资本。有些资本是有大格局的,类似于红杉这样,希望投出行业中龙头企业,因此它有足够耐心和魄力长期持有一家企业”。杨翔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市场成熟,谁是便利店业态的大润发、永辉?

去年8月28日,罗森进入南京市场五店同开,日销售额突破35万元。其中丹凤街店创下130平米单店日销11.8万元的业绩,打破当时中国罗森最高销售记录。

 

“需求被压抑”!《第三只眼看零售》在采访多位罗森相关人士时,他们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在他们看来,不光是南京如此,合肥市场也是如此。

 

“合肥这样的大多数城市处于待开发状态,我将它称为爆发前夜。罗森要做的就是提前布局,我们相信在中国绝大部分的省会城市,都会迎来这样的增长点。对比合肥与南京来看,可能在城市规模与人均收入上会有区别,但我们看好的是以合肥为中心,周边还有马鞍山、芜湖等不错的二三线城市,他们将成为一个聚合力较大的城市群。”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表示。

 

便利店在2018年加速扩张,除了资本推动之外,市场的成熟,特别是消费者习惯的培养成为先决条件。“我最早是在青岛的MINISTOP便利店工作,现在进入上海罗森。直观感受是,以前的便利店顾客以学生和年轻群体居多,而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也经常来便利店购物。这说明便利店的受众越来越广,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便利店从业者小雯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会处于较快平稳发展态势,便利店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便利店将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业态之一。

 

市场成熟,给便利店巨头崛起带来机会。在杨翔看来,当前各个便利店品牌动作频频,最终只有一个目标:做大规模,成为头部企业。“美宜佳一个月内进入三个市场,意图很明确,要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便利店”,杨翔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最新数据显示,美宜佳拥有门店11000多家,一年净利润在6个亿左右,是本土便利店的标杆企业。

 

“罗森中国通过灵活的区域授权加盟机制迅速做大规模,目的也是希望坐上外资三大便利店品牌中的第一把交椅”,杨翔表示。

 

罗森的策略是一年做透一个省份,未来与中央商场、武汉中百具有相似属性的企业,都有可能拿到上述授权。罗森将会以一年开放一到两个省份的速度,逐步拓展区域授权商。到2025年时,罗森将会在中国开出10000家门店。

 

“挤入头部序列非常重要,无论是能够掌控上游供应商的资源、政府给予的支持、银行贷款甚至资本的估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模扩张成为便利店当前的第一要务”,杨翔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WOWO便利创始人汤耀华认为,当前的便利店业态就像十多年以前的大卖场业态一样,正在经历从区域巨头向全国型巨头跨越的阶段,便利店领域的大润发、永辉在未来几年也许就能看出端倪。

 

不过,在上海罗森副总经理何韻民看来,中国便利店市场广阔,距离出现龙头型的企业还有很大距离。“日本以1.27亿的人口拥有6万家便利店,按照这个数字估算,中国市场理论上能容纳60万家便利店。这个盘子足够大,但目前中国即便是规模最大的便利店也只占到很小的比例”。何韵民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日本模式VS中国模式,便利店未来发展的两种思潮

便利店业态在日本做到了极致,这使得三大日系巨头尽管各有所长,但在模式上基本大同小异。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复杂且巨大的市场,不同人对便利店形态的认知各异,这也使得便利店在中国呈现出较大差异。

 

不久前,京东到家宣布与7-11、罗森、全家三大日系便利店开展合作,共同开展O2O业务。京东到家预测,今年年内共会有500多家全家便利店以及3000多家7-11和罗森便利店入驻京东到家。这意味着,一些新零售的元素也开始植入了传统的日式便利店之中。

 

而在新零售背景下,一些具有颠覆性创新的便利店业态也不断萌发,比如猩便利、便利蜂以及好邻居重组后推出的第一个新店型——全渠道社区会员。

 

去年以来,业界产生关于中国便利店市场的两种思潮:“新世界”与“旧世界”。如果说把便利蜂、猩便利、永辉生活等品牌看做“新世界”的话,那么罗森、全家、7-11等日系品牌则是“旧世界”。两种思潮对于未来便利店形态的定义有较大差异。

 

便利店的“新世界”希望借助无人零售技术、自助收银技术、全渠道技术等重新定义便利店。而“旧世界”则表示便利店创新领先半步即可,新物种没有抓住“痛点”。

 

“便利店的第一要素是迎合消费者需要’便利性’的痛点,也就是’便利+’。例如在解决便利的基础上,加上生鲜、技术等等一切新元素,我相信未来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说你是把别的东西拿来’+便利’,比如’生鲜+便利’,我认为这和便利店本身的初衷还是有区别的,也就难以为目标客群精准提供日常所需。”便利店“旧世界”代表、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表示。

 

而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则认为,好邻居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门店经营和商品研发上向日资便利店学习,但在战略布局上大胆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新世界”与“旧世界”没有谁对谁错,而是各自对市场和便利店形态的定义有所不同。我们有个判断,未来中国便利店也会像日本那样发达,但绝对不会是7-11、全家、罗森当前的模式,其中很大的变量是互联网。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