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正文

江苏新为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综合信息平台

发布时间:2015-01-14 14:15:12 江苏新为多式联运有限公司

一、企业简介

江苏新为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12日注册成立,是由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雅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香港新捷桥有限公司[(N-LO)GITRA CO., LIMITED]三家联合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2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占40%、上海雅仕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35%、硫磷资源中国有限公司占25%)。公司现有员工154人。

企业总部设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港口中云物流园区院内,公司连云港场站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公司在青海大通县建设的桥头场站是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公司在青海平安县建设的平安驿场站是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公司在青海甘河滩工业园区建设的鑫业场站是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公路场站。

二、企业管理模式与营销模式

1、运输模式:我司主要运输方式是采用自备集装箱,以铁路集装箱班列、海运、公路等多式联运为主;

2、我司运输的主要货种有:氧化铝、铝锭、铝板、铝卷、铸扎卷、氯化镁、磷酸氢钙、建材等;

3、主要运输线路:连云港—陶家寨双向集装箱班列、连云港—无锡南双向班列、陶家寨—广州、陶家寨—宝鸡、连云港—杭州北、连云港—保定、连云港—上海、连云港—山海关、连云港—广州、连云港—郑州、连云港—圃田、连云港—西安、新沂—汉西、青岛—陶家寨、宝鸡—城厢、日照—长宁堡等。

三、综合信息平台

我司自2006年成立至今,在集团领导、公司董事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发运工作日趋步入正轨,业务量大大提升,我司桥头场站现有信息设备已不能满足公司生产需要。从公司未来业务发展考虑,急需开发自己的信息平台。2009年初,我司在刘斌副总经理的亲自指挥和参与下,在与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合作下,我司先后开发了场站管理系统,同时,在此基础上2011年初开发了综合信息平台。公司着力实现从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向持续提升整合信息系统的跨越,重点开展以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应用集成建设,在决策支持、业务协同、生产调度指挥方面加强应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流程管控和优化上加强两化融合。

在信息化建设中,公司的理念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因此,我司和连云港电子口岸这家专业化的技术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委托战略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部署,人员培训等工作,并在电子口岸租用更专业,管理更完善的机房来管理服务器、信息数据,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

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信息化分管副总为副组长,包括了其他副总在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深化落实,公司领导班子以高度的前瞻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为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为了确保各项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我们适时推出各类相关制度,并在后期应用阶段持续不断的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使信息化制度更加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为公司信息化工作高效管理提供保障。公司除了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了专职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合新为的信息化战略伙伴进行信息化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同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成立一些临时机构,进而保障工作顺利的进行,比如ERP项目支持组、信息标准化管理组等等。作为延伸,我们还在各现场部室挑选一到两名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同志聘为信息员,以点带面,配合所在部室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综合信息平台,由场站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商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业务网站、移动终端等几大系统组成。通过场站使用作业管理软件,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自动化生成运输数据与运输管理系统交互。通过运输管理系统进行计划、查询、安排运输业务,生成作业统计。最后商务系统根据业务完成情况进行自动匹配结算,完成商务流程。同时通过业务网站为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通过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挖掘以图形化的方式辅助决策支持。以综合管理系统管理包括工资、安全、机械等方面实现对公司的全方位信息化。最终建成集成化、网络化的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综合信息平台一共有五大块,决策支持、综合服务、商务管理、业务管理、场站作业。这五大块分别作出了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核算、应用以及采集。在业务管理方面,全程自动化的海运、汽运、铁运的接发车管理。通过海铁联运平台,提高资源数据共享水平。全程的运输计划、运输追踪、运输管理,以及办事处、仓库通过远程客户端或移动终端,提交或下载平台信息,实现物流闭环。在场站作业中理货单录入、基础数据采集也减少出错率,提高共享效率,全程无纸化作业,通过手持终端,提高作业效率。中控管理,更高效的安排作业,电子图形化的场图管理。而综合服务这一块更体现了人性化,通过业务网站为客户提供在线服务,包括运量查询、在途查询、账单查询等。计件工资、安全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采购管理、财务核对等都有单独的模块,大幅度的提高了整个工作效率。

通过这些年的稳步性发展,公司无论从资产规模、经济效益都发生了很大的飞跃,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身为新型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前提;只有实现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才能构造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并且多次提出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不是效益工程,而是生存工程。在此指导思想下,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引入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包括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专业的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架构相应的企业文化。为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实施,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化五年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并于公司签订了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公司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实施了:场站仓储管理系统、多式联运运输管理系统、场站手持应用系统、企业服务网站、场站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财务电算化、公司级邮件系统。为后期的信息系统实施奠定了基础。

综合信息平台实施方案如下:

1.实施总体目标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它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通过采用海、陆、空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完成货物从接管地送至目的地的连贯货物运输,打破了过去海、铁、公、空等单一运输方式互不连贯的做法。其运输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及服务质量优等特点,已逐渐成为目前最优的运输方式之一。集装箱多式联运在我国货物运输的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货主或代理不能动态掌握已运出货物的各种信息;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转换时的延误时间过长;经过多次运输方式转换后,经常出现丢箱和错箱的情况等。面对目前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希望通过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点。

公司旨在将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优质便捷和可增值的服务,稳定客户关系,进而开拓新的客户,创造新为公司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2.信息化具体目标

(1)加强协同作业能力。提高总公司、分公司和各个办事处之间、总公司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水平和信息交互的效率。总公司、分公司和各个办事处、总公司各个部门及时反馈自己的数据,并且根据各自的权限查看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实现协同化作业和集成化管理,使得数据一次录入,重复使用,减少工作量,减少输入错误,加快作业信息传递效率。

(2)强化业务报表功能。通过对作业数据的汇总分析,提供报表、经理查询等功能,使各级领导可以随时查询统计数据。同时高层领导还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3)增加在线客服功能。在线客服与电子邮件及电话相比,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和更高的沟通效率。例如可以将账单查询、货物作业状态查询等功能开放给用户自助查询,避免无谓的人员浪费。

(4)改善数据采集手段。利用无线手持终端,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在现场实时理货,以避免重新整理和二次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实时理货时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校验功能,减少工作差错。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入箱号识别和车号识别技术,对连云港港内与西宁的专线货运收发业务流程进行电子化改造,全天候对所有通过该线路的车辆和集装箱信息进行采集。

(5)改进外部数据获取方式。逐步由通过电话、传真及外部系统获取作业信息的方式,转变为以报文为接口,通过EDI获取外部相关作业数据整合到业务系统中,包括铁运货物在途信息、海运船期、港口作业信息、公路运输GPS信息等内容。既便于自身业务的安排,也便于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可视化服务。

3、数据中心服务

(1)在虚拟化服务器上部署多式联运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架构。采用基于X.509证书认证的服务传输模式,保障了服务可供多种环境多种平台调用,提高了互操作性,同时证书认证模式给系统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保障。

(2)多式联运信息管理系统 windows客户端软件系统

在连云港、西宁、无锡等地的多式联运站点部署客户端软件系统。

(3) 现场视频监控系统

在现场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和对应服务器。采用构建无线局域网的模式,架设高清摄像头,通过服务器和数据仓库硬盘,实施监控并记录库内货物和工作情况。同时通过对应接口,将数据在客户端进行展示、查询、视频监控。

(4) EDI后台数据处理系统升级

作为口岸各种信息系统的联络枢纽,EDI后台数据处理系统经过多年年多的稳定运行,为口岸用户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服务。但随着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用户数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一些新的管理需求和用户需求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下一步需要对系统做如下一些改进:

●升级综合营运系统(OSS),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

●改进监控系统,将系统的运行及诊断信息、后台管理和维护功能融入监控系统中

●通过CA认证等一些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改进报文流转流程,进一步提高报文的处理效率

(5)手持系统

部署WIN CE客户端到手持设备,通过现场无线局域网,利用手持设备进行现场理货、调度、作业。

(6) 车队与运输企业 windows 客户端

在车队与运输企业部署客户端软件,用于接收货物运输任务,并下达派车指令,反馈运输信息,进行GPS定位跟踪等功能。

(7)网上服务平台

部署并测试网上服务平台的功能,在多式联运企业客户中进行推广。积极联系港口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进行使用。

4.技术创新

(1).为多站点提供分布式计算平台,实现实现多运输节点、多站点的全程物流跟踪和管理。

(2).通过电子口岸海铁联运平台,实现物流多式联运管理,实现从铁路装卸到汽运短倒,到企业仓储,最后到内外贸海运的一体化电子流程。

(3).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以集装箱为载体,安装RFID标签,实现货物的电子化管理。通过现场基于WCF服务的手持终端,最快的获得装卸、装拆电子数据,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

(4).通过物流网技术手段,以铁路车皮为载体,安装识别卡,在铁轨进出端安装车皮识别装置。实现自动化的铁运管理,提供完善的安全管理。以电子化手段对识别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自动化计划,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水平。

(5).通过基于服务端的软件架构,发布服务既软件的系统产品。不但利于多种平台、多种载体、多种客户端技术的接入,数据共享,系统拓展性。还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丰富的查询、跟踪手段,提供企业客户系统平台接入的方案。

(6).采用虚拟化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借助虚拟化技术、集群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了较高的服务器性能。保证了平台的可靠性和效率。

伴随着公司的发展,信息化工作也从最初的单机应用到目前ERP系统整合,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多年工作中,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领导的重视对公司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与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信息化分管副总为副组长,包括了其他副总在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断深化落实,公司领导班子以高度的前瞻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政策,为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

(二)强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保障

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内部方方面面的协调,要以"四有"做保障:

1、有目标。一直以来,新为多式联运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信息化工作发展目标,并随着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及时予以修订。

2、有机构。公司除了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还设立了专职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化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同时根据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成立一些临时机构,进而保障工作顺利的进行,比如ERP项目支持组、信息标准化管理组等等。作为延伸,我们还在各现场部室挑选一到两名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同志聘为信息员,以点带面,配合所在部室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有制度。为了确保各项信息化工作有序进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等,我们适时推出各类相关制度,并在后期应用阶段持续不断的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使信息化制度更加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为公司信息化工作高效管理提供保障。

4、有考核。结合不同信息项目的推广,我们不定期的对各部门的人员进行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水平考核。考核按百分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各部门年终奖金挂钩。如OA系统上线之初,由于系统涉及所有人都要操作,我们则以对OA系统了解、掌握为内容进行了全员考核。在ERP项目实施时,我们一方面安排针对所有需要使用系统的业务及财务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行测评;另一方面,利用技术手段,对业务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考核。

(三)“五高”要求是衡量信息化工作建设好坏的标准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时时充分认识和理解“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并使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高起点。依托自身的各类优势,梳理公司总体信息化发展需求,在谋划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定位要高,在策划信息化项目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当期的先进信息化理念以及成熟技术手段,确保规划制定有较好的前瞻性,项目方案不会很快落后。在我们信息化的规划里,充分考虑CAQ质量管理、供销存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条码管理系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目标。在信息化工作中,要拓宽思路、勇于创新,善于在同行业中或相关行业中发现标兵和榜样、树立标杆。

高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引入项目监理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坚持专人专岗监测系统运转,及时维护系统,规避任何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重大事故。在企业多式联运信息平台运行期间,除保持系统正常运行外,更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考核制度,确保基础信息录入真、快、准。

高效率。首先,高目标、高起点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避免了重复建设和短期行为。其次,重视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避免无效投入。再次,合理安排进度,协调好各类资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一旦审批完毕,即可全面展开,缩短项目建设时间、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高效益。信息化工作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各类成本,从而使公司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公司无纸化办公,优化了业务流程、固化了业务流程,将先进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带入了公司运行的方方面面。

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提升是信息化成功的前提。两化融合势在必行,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快了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带动了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中是缺一不可的。因此新为坚持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将系统应用切实落实,充分应用,转变思路,促进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时,在业务量不断增长,企业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加强在信息化道路上的探索,最终打造不断创新的新型的现代物流企业。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