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正文

冷链“最后一公里”四大模式利弊浅析

发布时间:2015-01-30 11:22:08 中物联冷链委

今天,笔者将就冷链“最后一公里”模式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抛砖引玉,展开几点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目前来看,冷链“最后一公里”主要有四种经营模式。 

1.门对门配送 

门对门冷链配送服务确实能为家庭终端消费者提供诸多便利,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新鲜食品。但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愿意网上买生鲜或冷冻食品的人,大多为全天坐班的上班族,家里往往房门紧锁。这种情况下,因送收货时间冲突造成的货品质量损失及由此引起的成本费用增加由谁承担?是不是都能提供晚间配送或按用户要求时段配送服务?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如何解决用户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 

2.网点自提 

生鲜食品网点自提的一般做法是在用户社区设立固定冷柜,这样既可以保障生鲜订单质量,同时解决了取货时间上的冲突。实现网点自提要求线下网点多且分布合理、自提方便。然而,用“多网点”来承接服务的延伸无疑会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因此,如何能让“网点”服务为公司创造更多附加价值?我们认为未来自提网点的功能定位不仅可以自提,还要就近按需销售与配送,这样可能会更好解决冷链食品售卖和配送。但这样就需要考虑如何处理“自提网点”与社区便利店的存在关系? 

3.便利店 

“冷链快递物流+便利店”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营便利店,比如在大型社区开设社区店,除了寄递快递,还为消费者提供其他便民服务,如顺丰“嘿客”。二是与外部便利店合作,包括与连锁便利店、连锁社区超市合作,以及与社区的小商店、小卖部合作,如京东的社区延伸模式。社区便利店因紧靠消费者,在用户习惯、数据挖掘、商业诉求等方面有独到优势,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成为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目前问题主要是战略方向不清晰、运营成本较高、多维度竞争和产品符合度的问题。 

4.智能终端 

“电商+冷链快递物流+智能终端取货”的先进商业模式。以家事易为例,客户在家事易官网上下单后,订单处理系统立即启动,在家事易的产品分拣车间里,绑定订单的菜篮会在相关商品区停留,分拣员放菜进篮,然后继续前行直至整个订单完成,并按照顾客所在的区域码放。最后按照具体区域,专人专车运送。当全程冷链运送的新鲜果蔬、肉类放进具有冷藏功能的自提柜后,客户就会收到一条提醒短信,然后利用会员卡打开自提柜,取走商品,完成整个交易。 

此举既确保了生鲜产品的新鲜度,也节省了物流配送成本,更方便了客户。以技术替代人工,降低成本是这一模式的最大特征。然而,市场投放的智能取货柜使用率普遍不高,且只适用于网购、小件、低值货品,大件、贵重、需要验货的货品一般不采用此种方式。商业模式不清晰、投资维护成本过高、后续功能开发不明等是这一模式需正视的问题。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