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付:2018中国冷链物流回顾与2019展望
发布时间:2018-12-03 09:23:01 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
关注中物联
2018中国冷链物流回顾与2019展望
--在第十二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上的讲话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物流”从概念正式传入,到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走过了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四十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日益增加,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从吃饱逐渐到吃好,消费的升级也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今年也是北京奥运十周年,2008年可以说是我国冷链产业步入发展快轨的元年,一批批冷链物流企业自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壮大。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对冷链物流业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并配套财政资金予以扶持。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相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十年应该讲是我国冷链产业从小到大的十年。
从无到有,由小及大,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我国冷链产业的发展在2018年呈现出许多积极的变化。
一、冷链物流基本面持续向好。据中物联冷链委预测,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到1.8亿吨,比上年增长3300万吨,同比增长22.1%。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0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亿元,同比增幅19%。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将达到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从冷库新增的区域来看,武汉、杭州、福州、济南、重庆、大连等城市增幅明显,反映出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快速崛起。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42万辆,新增冷藏车2.4万辆,同比增长33%,增幅显著。此外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新开通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铁路冷链运量超过160万吨,极大丰富了运输手段,降低了冷链成本。
二、多领域政策涉及冷链凸显产业价值。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提及冷链,“冷链物流”渗透到越来越多领域的政策规划里面,这表明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整个冷链产业的价值和地位愈发凸显。
三、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2018年中物联冷链委新申报《食品冷链物流温度控制要求》等两项国家标准,开展《生鲜宅配作业规范》《冷库能效设施评估指标》等四项标准制订,此外还参与了《冷链货物空陆联运通用要求》等多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中物联冷链委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食品冷链卫生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2018年已完成实地调研工作,同时组织多次研讨会,对标准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以上这些标准的出台实施,将会助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四、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整合、并购、重组等事件相比以往要更多、动作也更大,无论是中外运冷链和招商美冷之间的内部整合,还是万纬物流并购太古冷藏,亦或是顺丰和夏晖之间的强强联合,总之我们看到,是市场这支无形之手,促使企业之间有了改变的内生动力,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回顾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同样是在经过无数次整合之后形成现在的稳定格局,我们今天的变化与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五、出现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企业。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业态的涌现,全国性连锁超市、便利店的扩大,客户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需求催生出像荣庆物流、顺丰冷运、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安鲜达物流等一批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布局全国性冷库节点,拓展中小城市运输网络,延伸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统一全链条服务标准等,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
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战对食品进出口业务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仍旧保持快速增长,取得诸多积极变化,着实令人欣慰。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国冷链产业面临的新问题。
一、冷链物流营商环境有待优化。众多冷链仓储企业反映,土地资源空间不足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困难,同时由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及附加税缴纳额度太高,且抵扣项较少,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税务负担。此外,冷链企业在业务模式创新中遇到融资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二、部分地区冷链基础设施结构失衡。一方面,部分农产品产地仍旧存在冷链最初一公里配套设施不足,产地预冷设施和冷库偏少、标准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局部省市又存在冷库盲目过量建设,功能定位落后于市场需求,导致冷库市场供大于求或者供需无法匹配的现象,截止10月底全国共有超过200万吨冷库面临招租问题。
三、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据中物联冷链委调研统计,当前冷链物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在3%-4%左右,且仍在不断压缩。一部分冷链物流企业赔本赚吆喝,也有的企业不惜主动放弃既有业务断臂求生。在各项成本逐年上升的客观因素下,如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所有从业者要思考的问题。
四、诚信缺失、监管缺位问题突出。冷链行业的高速发展,不能掩盖由于诚信缺失和监管缺位造成的违约成本低的事实,这会造成冷链行业价格战、单方毁约、应收账款高企、企业监管成本高、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当前国家发改委主导、中物联冷链委深度参与的冷链行业失信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冷链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行业既要有白名单,也要有黑名单。
五、冷链物流人才短缺严重。首先冷链行业缺乏制定战略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中物联冷链委《2018冷链行业人力资源报告》中显示,当前行业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实操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不足2000人。其次是缺乏掌握冷链专业技能的人才,随着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和人力成本的逐年增加,智能化成本冷链行业新趋势,这种情况下行业急需一批懂得“冷、链、物、流”的新型专业人才。
新的时期,我国冷链物流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基础服务能力不足转向应对更高层次的市场挑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大家也应当看到,经济在平稳增长、消费在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中产阶级数量在增多、食品安全意识在提高……这一些列因素推动着冷链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应对新的发展趋势,探寻新的发展机会。
一、水大鱼大,冷链市场需求空间旺盛。2018年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逼近1000亿元,像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热销成为带动大众消费升级的蝴蝶效应,对于冷链的刺激也是立竿见影。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总额将首次超过700亿美元,20年来增长15.2倍,进口食品背后冷链潜力巨大。与此同时,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大湾区建设和海南等更多自贸区的开放,区域升级必将会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冷链配套服务等方面产生很多新机遇。
二、冷链行业规范程度将越来越高。今年8月份我国爆发了大面积的非洲猪瘟疫情,有关部门为了防止全国性传染,控制南北猪肉价格差异,要求改调猪为调肉,即由原来的活猪运输改为屠宰之后的全程冷链运输,这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冷链市场规范程度。另外,从明年起社保将由税务部门征收,此举也会提升冷链企业规范化经营。加上《食品冷链卫生规范》等强制性标准的出台,冷链行业门槛将越来越高,市场秩序得以改善,企业在公平的环境里展开竞争。
三、人才是冷链企业转型升维的关键。冷链物流行业处于市场快速变化的浪潮当中,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能够及时引领和改变方向的舵手,敢打、善打硬仗的管理人才和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要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内训、管培生、走出去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同时要考虑以股权激励、业务分红等手段留住人才。
四、新技术装备引领冷链行业变革。物流行业的本质是降本增效,在人工、土地等成本只会涨不会降的前提下,唯有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才能驱动冷链企业做大做强。自动分拣、智能仓储、无人机送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补货、人工智能等,将在短时间内普及到冷链物流行业,这是企业今后必然的选择,企业在这方面要早做规划和投入。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
- 崔忠付:推进物流数字化 引领新质生产力 物流平台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 3286家取得经营资质 我国网络货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