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保持窄幅区间波动
发布时间:2016-07-06 14:09:14 科技信息部
关注中物联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武 威
201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走势,虽然上行仍需动力,但下行空间已经明显缩窄。在经济缓中趋稳过程中,市场运行出现积极性变化。市场供需平衡性好转,新兴力量加快成长,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改善。从PMI来看,二季度或好于一季度,上半年经济增速可望保持在6.8%左右。
下半年,经济增长具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但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经济走势很难表现出明显回升,整体趋稳,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波动。从PMI来看,2015年制造业PMI均值降至49.9%,对应的GDP 增速6.9%。今年上半年制造业PMI的均值仅比2015年全年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制造业PMI均值水平保持在49.8%左右,对应的GDP增速6.7%左右。
一、上半年经济缓中趋稳
(一)市场活动趋稳。2016年1-6月,制造业PMI均值49.8%,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最近四个月稳定在在50%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为53.4%,较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最近四个月稳定在53%以上,6月有所上升。从物流运行看,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超过106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左右。
(二)市场价格回升。上半年,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平均为52.5%,较去年同期上升6.6个百分点。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指数平均为49.2%,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该指数续两个环比上升,且升幅有所扩大,自2015年6月以来首次回升至50%以上。1-6月生产资料流通价格较年初上涨4.25个百分点。价格的回升有利于改善企业效益。
从上半年数据变化看,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走势,经济走势基本见底,虽然上升仍需要动力,但下行空间已经明显缩窄。相关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个基本判断。从投资来看,进入今年以来,增速持续回落的势头有所遏制,在10%左右呈稳定态势。消费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保持在10%左右。工业生产增速基本稳住在6%左右。PPI虽然仍在下降,但连续5个月降幅收窄,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各月利润都保持增长,改变了2015年利润下降局面。从PMI来看,二季度均值高于一季度,二季度经济运行或好于一季度,上半年经济增速可望保持在6.8%左右。
在经济保持缓中趋稳的过程中,积极变化也有所显现,表现在:
(一)市场供需平衡性转好。从市场供需平衡性来看,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新订单指数差距缩小,今年上半年平均在2个百分点以下,去年同期在2个百分点以上。上半年,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去年同期为47.8%,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二)新经济力量加快成长。从制造业来看,主要表现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PMI指数高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并且进入二季度以来呈加快发展趋势。与此形成对比,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行业,呈持续下降,PMI指数明显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反映出传统行业加快调整转型,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引领力量。从服务业来看,与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等新兴消费相关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保持高位。
(三)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随着减税降息等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实施,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从企业反映问题来看,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均值较去年同期均有下降。其中制造业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均值为42.7%,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占比均值为33.1%,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延续缓中趋稳格局,保持窄幅区间波动
下半年,经济运行将延续缓中趋稳的格局。经济增长存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矛盾,不确定性风险依然存在。
支撑经济趋稳运行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建投资对经济运行支撑作用有望继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34992亿元,增长20%,增速比1-4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比整体投资增速高10.4个百分点,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5.5%,比1-4月份提高4.9个百分点。PMI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均值为53.9%,较去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截止到6月份,该行业新订单只是连续两个月大幅上升,预示着基础建设投资有望在下半年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
(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发挥。一方面,体现在信息、旅游消费以及网络消费的持续活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将继续发挥。另一方面,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也有所回升。服务业PMI指数显示,上半年,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业、邮政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均保持在60%以上的较高水平,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零售、餐饮和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水平虽相对偏低,但均保持在50%以上,且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宏观调政策有望持续发酵。今年以来,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围绕简政放权、降税减费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比如,积极推进营改增,是今年税收改革的重头戏。今年5月1日起,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面推开营改增,并要确保所有行业总体税负只减不增。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加速新经济发展和新动能培育。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支持创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对促进创业创新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市场创新主体继续保持大幅增加。5月份新增企业主体48万家左右,每天新增加约1.6万家,这对推动创新和推动就业都会产生积极作用。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酵,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实现托底的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一些不确定风险的存在,使得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不是按照一成不变的速度进行下去,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仍需关注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升仍需要观察。PMI数据显示,二季度,房地产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运行在50%以下的较低水平。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较1-4月均有不同程度回落。我们认为,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升仍需要观察。一是由于之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体量,再继续快速回升的难度也较大。二是地方政府出台的土地限价令,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同时,政府的诸多宏观调控政策更集中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着力去库存。如国土资源部十三五规划中规定将减少土地建设用地,并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国办《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也是着力开启住房租赁市场新阶段,意在扩大存量房的释放。
(二)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仍然较大。我国经济结构中,传统行业居多,传统行业普遍产能过剩,市场紧缩行业普遍困难,市场转好产能加快释放,很快将回升打回原点,不下决心解决产能过剩矛盾,改善供给机构,经济形势就难以走向稳定。
(三)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外需改善不确定性较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中国1-5月份出口同比下降7.3%,5月份当月下降4.1%。意味着我国出口增长仍显疲弱。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三月连续回落,6月份再次回落到50%以内,为49.6%,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较为脆弱,增长低于预期,前段时间世行又一次调低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下半年,英国脱欧改变了全球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将持续发酵;美元加息与否带来的不确定影响依然存在;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仍在持续。诸多因素叠加增加了外需改善的不确定性。
(四)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仍需时日。当前新兴产业虽然保持活跃态势,但由于基础较低,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体比重仍偏低,对GDP的拉升作用仍然有限。而传统产业体量较大,其中类似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偏低等一些固有矛盾仍然存在,对总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这也是经济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速逐步回落的原因之一。
(五)实体经济回升动力仍显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减少。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同比多增1.69万亿元,较1-4月减少0.54万亿,新增规模有所下降。5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798亿元。另一方面体现在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2016年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638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9%,增速比1-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今年呈现持续回落走势,且1-5月增速降幅有所扩大。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和民间投资的回落反映出在社会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愿意仍显不足,实体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稳固。
总的来看, 当前仍处在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传统增长动力在调整中下降,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成长。但由于新兴行业、新兴业态份量小,尚不足以发挥强有力的整体带动作用,经济走势短期来看很难表现出明显回升,整体趋稳,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内波动,将是下半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从PMI来看,2015年制造业PMI均值降至49.9%,对应的GDP 增速降至6.9%,显示从2015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进入7%以下区间。上半年制造业PMI的均值仅比2015年全年均值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表明今年整体水平将延续去年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制造业PMI平均水平在49.8%左右,与之对应经济增速保持在6.7%左右。
三、以“补短板、降成本为着力点,激发内生性增长动力
当前经济增速的回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是我国经济总量已积累较大规模,继续快速增长较为困难。二是之前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形成了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高企以及政府和非金融企业负债偏高等问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是供给端约束伴有阶段性需求不足。供给端约束主要是,不能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提供有效供给,需求已经饱和的一般性供给过多,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满足新兴需求的供给过少。
2016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心转为供给侧改革,提出以“去库存、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目标。旨在清理无效供给,激发企业活力,创造有效供给。“三去”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补短板和降成本激发市场和企业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以此来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补短板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加有效供给。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融合性和创新性。
一是要提升不同地区发展的协同性,生产、流通和消费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性,同时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协同发展。确保不同主体、不同产业链条,不同国家之间潜在效益最大化和信息共享的最优化。
二是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以最终消费为导向,增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融合性。同时大力推进产业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三是要继续推进创新型驱动。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还应注重通过制度性创新、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增强创新型驱动动力。
降成本是要实现成本的可持续性下降,成本的持续下降是增加有效供给的内容之一。通过减税,降息等普惠制方式降成本会在一定时间段内扩展企业和行业的利润空间。但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相关政策也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成本的降低一是要靠技术创新,将成本降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程度。但这种创新也不完全适用于所有行业。通过以供应链为主导的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提升物流效率应是降成本的重要途径。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物流的作用,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优化经济活动流程,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无缝对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达到降低社会整体物流成本的效果。从供应链出发,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才是成本可持续下降的有效途径。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朝闻天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有望超360万亿元
- 胡大剑出席首届株洲智慧钢铁及物流产业生态大会
- 央视报道| 草果 鲜花 车厘子……冷链发展进入快车道 物流还有哪些新趋势
- 国家标准《多式联运服务质量及测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中国重要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周报 (241216--241220)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