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30 09:55:07 科技信息部
2016年,全球经济长期继续保持低速发展态势。按照IMF最新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1%,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3.4%和3.6%,经济复苏活动趋于缓慢。新的一年,全球经济仍处于调整之中,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普遍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方面,投资颓势难改,房地产和制造业均处于去库存阶段;消费保持平稳。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生产层面和金融链条的风险有待释放,面临企业盈利恶化、银行坏账增加等风险,经济见底仍需时间。在此背景下,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延续下行走势,当月下降0.62%,降幅较上月收窄1.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4.73%。从监测的大类品种来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价格结束连续多月的下跌趋势小幅反弹。化工产品和成品油价格仍有明显下降。煤炭价格平稳运行小幅下调。
各主要生产资料品种价格走势综述
1、钢材价格
1月份国内钢价震荡运行,上旬钢价延续了去年12月末以来的强势上涨,不过此后由于冬季雨雪天气导致需求呈现季节性疲软,下游客户并未对大型钢企前期的涨价做出良好回应,订单状况依然疲软,终端需求的“硬伤”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经历了上旬的快速拉涨之后,中旬钢材价格进入调整期,下旬市场表现基本平稳。整体来看,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3%,结束四个月的连续下跌走势。
从生产方面来看,1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7.1个百分点,达到45.6%,为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但已连续17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回升,当月采购量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至44.9%,为近5个月以来的最高;进口原材料指数回升7.1个百分点至51.7%,时隔四个月以后再度回到扩张区间;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8.8个百分点,达到近9个月以来的最高。从以上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去年12月中旬以来钢价出现一轮回升,近期行业亏损现象略有好转,部分钢厂生产及备料的积极性均有所提升,后期钢厂生产或将小幅加快。
从市场需求来看,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迎来极端寒潮天气,工地逐步停工,终端需求表现相当疲弱,进入1月下旬后各地成交基本停滞。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为49.9%,较上个月上升9.0个百分点,该指数两连升并达到2014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显示随着前期钢价上涨,代理商订货积极性抬升,加之部分钢厂出台冬储促销政策,钢厂接单量出现增加,市场采购需求呈现回升态势。不过,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已连续19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表明在国内经济增长不断减速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固定资产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市场终端需求仍显不足,不论是房地产建设还是工业制造业,都难以释放强劲的采购需求。
从库存情况来看,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79.35万吨,较去年12月末增加5.85%,较去年同期下降15%。尽管近期社会库存开始季节性止跌回升,但累计回升幅度较以往相比明显缓慢,部分市场仍存在规格不全的状况。薄弱的库存结构将会支撑钢材现货市场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一旦遇到补库则容易拉涨。
原料市场方面,本月进口铁矿石价格先跌后涨,普氏62%铁矿石指数在1月中旬一度跌至39.25美元/吨的低位,随后再度回升至40美元/吨上方运行。钢坯价格暴涨暴跌,1月27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跌至1530元/吨,和18日的月内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达到140元/吨。废钢价格涨势明显,国产矿、焦炭价格则以稳为主。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1540元/吨,月环比上涨20元/吨;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1190元/吨,月环比上涨100元/吨;山西地区焦炭价格为520元/吨,月环比持平;唐山地区66%品味干基铁矿石价格为430元/吨,月环比持平。与此同时,品位62%普氏铁矿石指数为42.4美元/吨,月环比下跌0.85元/吨。
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国内钢市供需格局已经开始显露积极变化,特别是当前产业链库存处于低位,供给侧改革推进带来钢铁去产能的加速有利于提升市场预期,钢材市场回暖的积极因素在增多。不过,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压力依然沉重,特别是与钢铁需求相关的终端产业均没有好转迹象,需求低迷将会制约钢价的上涨空间。
2、有色金属价格
有色金属方面,受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和月末原油价格反弹影响,1月份价格环比小幅回升1.58%,同比下降17.54%。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美国虽开启了时隔近十年的加息周期,但最新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势头并不旺盛;除美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国家经济仍旧疲软,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近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其“量化宽松”计划的到期时间延长到2017年3月,日本央行也将其国债持有平均期限延长至7-12年。商品指数不断下沉探底,表明全球总需求不足。一段时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一直在1000点以下震荡,距离历史最高值11771点已缩水90%有余;彭博大宗商品指数至2015年12月初也累计下跌26%,指数跟踪的22种期货合约中有21种合约价格下跌。国内方面,供给侧改革大幕拉开,有色金属有望见底反弹。在供给侧,锌、镍、铜、铝相继减产;在需求侧,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出台带来房地产销售状况的好转,基建投资加速带来制造业投资回暖、汽车等工业产品产销状况改善。综合考虑影响有色金属短期走势的因素,既有向上拉升的力量也有向下拽的力量,在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有色金属行情在2016年将维持在底部区间震荡。
3、化工产品价格
化工产品方面,受节日临近影响,大部分厂家进入休假模式,停产减产较为普遍,下游需求急剧下滑,市场价格继续弱势下行,1月份平均价格环比下降2.05%,降幅较上月收窄0.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7.61%。具体来看,纯苯和甲苯价格环比分别下降2.49%和5.03%,同比分别下降14.56%和5.24%。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3%、2.23%和3.43%,同比分别下降4.39%、22.77%和23.42%。硫酸价格环比、同比分别下降2.59%和19.62%;硝酸价格环比上涨3.47%,同比下降23.16%。纯碱和烧碱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5%和0.46%,同比分别下降8.65%和11.67%。
天然橡胶方面,受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反弹、轮胎出口量结束连续5个月的下滑微幅上升,以及泰国政府计划收购橡胶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在低价区域震荡小幅上扬。国内主销区国产标准胶(SCRWF)上海市场平均价格为9545元/吨,环比上涨45元/吨,最高价为9800元/吨,最低价为9300元/吨;青岛市场平均价格为9480元/吨,环比上涨28元/吨,最高价为9700元/吨,最低价为9200元/吨;天津市场平均价格为9625元/吨,环比上涨29元/吨,最高价为9900元/吨,最低价为9300元/吨。
4、煤炭价格
煤炭方面,市场保持相对平稳,成交清淡,1月份平均价格环比下降0.75%,同比下降27.67%。临近春节,钢材市场多数商家已休市,钢价整体稳定,受此影响,焦炭市场价格亦以稳定为主。炼焦煤市场表现较为平静,寒潮持续时间较短,对煤炭供给运输的影响有限。据了解,各大煤矿均有春节假期,生产率也在逐步降低,煤炭供应不断减少,加之焦企补库存需求,炼焦煤资源短期内供应趋于紧张,价格将继续保持平稳。动力煤方面,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374元/吨,较上期上升2元/吨。一方面,临近春节,上游产地煤矿纷纷停产,发运至港口的煤炭数量也有所减少,导致北方港口煤炭库存持续下滑。南方受超级寒潮影响气温骤降,使得沿海地区电厂日耗明显回升,进而加强电煤储备。因此,北方主要港口煤炭资源供应相对偏紧,对煤价起到一定提升作用。另一方面,神华集团等四家大型煤炭企业将调高2月份煤炭销售价格的传闻和神华集团对下属销售公司严格执行1月份月度销售计划的要求对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回升产生支持作用。库存方面,截至2月4日,秦皇岛港库存为338万吨。南方港口方面,广州港库存102.27万吨,较上期下降10.09万吨。
5、成品油价格
1月份全球原油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实质改善。供给方面,OPEC各国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虽然就联合减产问题屡有发声,但尚未达成协议。需求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制造业经济复苏艰难,欧洲受困于通缩难以达成目标,而美联储加息形势仍不明朗,原油需求增长相当缓慢。世界各地油市价格受供应过剩和需求疲弱等利空因素的影响,延续下跌的趋势,在跌破30美元/桶后继续下探。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1月价格从1月4日的37.22美元/桶,跌至1月29日的34.74美元/桶,跌幅达6.67%。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WTI)1月价格从4日报36.76美元/桶,跌至29日的33.62美元/桶,跌幅达9.34%。中东迪拜原油(Dubai)1月4日报32.4美元/桶,29日报30.42美元/桶,跌幅达6.11%。在此背景下,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受国际油价下跌和春节临近影响,平均价格环比继续下降2.71%,同比下降10.5%。其中,柴油和汽油环比分别下降2.99%和3.22%,同比分别下降11.42%和9.14%。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
- 崔忠付:推进物流数字化 引领新质生产力 物流平台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 3286家取得经营资质 我国网络货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