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28 11:31:44 办公室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主要工作及2015年工作思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忠付
(2015年1月27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中物联对2014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15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 物流业发展的形势
在总结联合会工作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形势。根据刚刚公布的数字,2014年,我国GDP首次超过60万亿元,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下,我国经济在“新常态”思想引领下取得了“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2014年,我国物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积极调整应对,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物流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又一个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次出台的《规划》,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物流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
二是物流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14年是我国物流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加强政策协调,部门间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国家发改委支持冷链物流、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诚信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工程已完成前期设计;交通运输部重视物流通道建设,继续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和城市配送便利通行工作,积极推进车型标准化;商务部继续开展城市共同配送示范试点,商贸物流标准化、电子商务与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启动;工信部加强物流信息化引导,开展物流供应链推进工作;邮政局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简化快递资质审批。
三是物流业增长速度高位趋稳,质量提升。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210万亿元,可比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超过3.4万亿元,可比增长9%左右,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7%左右,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全年处于55%上下区间波动,物流运行总体趋稳。
四是物流市场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市场主体趋于集中。电商物流、快递快运、物流地产、冷链物流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2014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中,入围门槛比上年提高2.1亿元;快递、电商、零担、医药、物流地产等细分物流市场品牌集中、企业集聚、市场集约的趋势进一步显现。
五是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变革创新。平台思维改变传统模式,园区基地平台、公路货运平台、电商物流平台、物流金融平台等风起云涌。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产业合作层次从运输、仓储、配送业务向集中采购、订单管理、流通加工、物流金融、售后维修、仓配一体化等高附加值增值业务,个性化创新服务拓展延伸。
六是企业网络布局加速。德邦物流已在全国开设直营网点5200余家;日日顺物流在全国2800多个县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务商网点;顺丰速运启动快递下乡计划,业务覆盖的县级市或县区已超过2300个;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拟投资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推出“先锋站”计划和“村民代理”模式。据统计,2014年农村新增快递网点近5万个,农村包裹超过20亿件。社区物流服务深入推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七是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战略受到全球瞩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成效。全年公路水路投资增速高达9.2%,其中公路投资预计增长11.4%,铁路全年预计完成投资8000亿元。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仍是地方政府支持重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开始起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广东、天津、福建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物流整体市场环境严峻、企业经营困难、诚信体系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短缺问题难以缓解,创新驱动的内生机制还没有建立,政策有待落实,物流企业审批多、收费高、行路难和税负重等问题还没有实质性改善。这些都对物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2014年联合会主要工作
201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在推动物流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把反映诉求、争取政策支持放到突出位置来抓。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中物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企业问卷调查、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企业诉求,陆续征集到税收、交通、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审批、取消证照、货运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分别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交专题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其中,税收、交通等重点问题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批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多次就有关问题向我会了解情况、交换意见,为制定出台有关政策发挥了重要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参与国家规划修改工作。去年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物联作为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了《规划》前期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由联合会组织专家提出的修订论证意见以及联合会各职能部门、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修改意见,得到了牵头起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分别在《规划》和《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采纳。中物联还多次参与了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专项物流规划和政策的修改论证工作,积极推动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出台。
三是推动政策落实。针对以往所提意见建议落实不够理想、规划发布后政策推进缓慢的情况,2014年联合会狠抓了推进政策落实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关于国际货代全环节免征增值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关于个体运输户开发票问题与管理部门取得共识;配送车辆加装尾板和快递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两个问题列入部际联席会议议题,尾板安装技术标准即将发布;货运车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纠正;有关物流企业“营改增”税负增加的问题也做了多次反映。据调研反映,公路“乱罚款”和配送车辆进城难等问题有所缓解。
四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去年以来,中物联先后与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建立了重点物流企业联系机制,与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及财政、税务部门建立了财税和投融资工作联系机制,与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建立了道路运输工作联系机制。通过这些经常性联系机制,搭建政府和行业间的对话平台,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每季度坚持与发改委运行局召开重点联系物流企业座谈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沟通平台。会上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些已经列入议事日程。
五是积极参与部际联席会议工作。中物联是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在其中发挥了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一年来,我们积极协助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搜集材料,梳理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不少行业问题、企业诉求、政策建议,都是通过部际联席会议这个特殊渠道反映到有关部门和国务院的,我会的工作也得到了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高度赞扬。
六是完成多项政策研究课题研究。2014年我会陆续完成了政府部门委托的《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物流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研究》《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模式、体制与政策研究》等多项涉及物流发展政策的研究课题,许多研究成果在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中得到体现。
第二,创新品牌活动,提升核心业务质量。
一是企业评级评定工作有新突破。2014年,中物联完成了第18和第19批 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评估企业527 家,复核企业566家。自2005年以来,我会通过了19批共3000多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A级物流企业的评估,不仅从标准领域发挥了我国物流企业行业自律的作用,也成为各地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对象。2014年,我会还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依据商务部发布的质押监管企业评估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质押监管企业评估,已评出32家质押监管企业。
2014年,中物联完成了第13批、14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共评出A级信用企业68家。自2007年以来,共评出A级信用企业376家。近期我会正积极探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争取在行业覆盖面上有大的突破。联合会开展的信用评价工作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自2001年设立以来,发挥了行业示范和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2014年共评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实验基地11家。14年来共评出基地企业131家。物流示范基地的评选在行业中起到了树立标杆、分享经验、引领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14年,联合会在物流科技奖评审中首次采用物流科技成果管理平台系统,直接采用网上填报和在线评审,扩大评审专家参与层面,进一步提升评审质量和公正性,最终评出科技进步奖147项,到目前为止,共有573个项目获得科学技术奖,有力地推动了物流科技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行业公共服务有新提高。行业公共服务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物联多年来重点培育的核心品牌工作。一年来,中物联在统计信息、标准推进、人才培养、媒体宣传等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不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在统计信息工作方面:2014年,我会充分发挥PMI和物流统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信息分析水平,把握宏观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做好宏观经济监测和政策建议工作。去年7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一份反映产成品库存报告上批示给马凯副总理,分析产成品库存上升原因,并提出对策。马凯副总理点名请我会提出报告和建议。我会充分利用PMI库存指数、大宗商品和物流库存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社会库存水平总体偏低,产成品库存上升主要是库存上移所致。中物联的分析报告,避免了对库存判断的偏差,也明确提出库存上移反映出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正在发生变化。2014年7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一份反映非制造业指数情况的材料上批示,要加强服务业发展,请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为此,发改委特请中物联专题报告,中物联提出了加强服务业统计,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领域等建议,得到采纳。人社部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认为中物联提出的数据和分析,对于把握增长与就业关系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可以说,采购经理指数(PMI)的科学性、权威性进一步提高,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既是企业、金融、证券等投资领域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重要参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统计、分析、发布体系逐步完善,影响力逐步扩大,已成为观察物流市场走势的风向标。2014年我会与中国物资储运公司合作,创建了中国仓储指数,监测国内仓储领域,探索利用数据和技术优势为行业服务的新途径;同时做好对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报送工作,全年报送信息超过800条。
在物流标准化工作方面:为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受国家标准委委托,中物联正在组织开展《全国物流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2014年组织编制完成了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3项。其中新修订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和新制定的7项物流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中物联还开展了“汽车零部件物流标准化倡议活动”、“食品冷链物流、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化宣贯和试点工作,编制了《2014物流标准目录手册》,物流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目前,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专业布点数475个)、954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中职院校900多所开设了物流专业。10余年间累计为社会各行业培养物流专业本科生50多万人,大专生170多万人,中专生30多万人;自2003年开展培训认证项目以来50多万学员通过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其中40多万人分别参加了物流师、采购师认证考试。中物联国家开放大学物流学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行业学院的办学模式。物流教指委、行指委开展了一系列物流专业教学、职业能力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物流行指委参与了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提交了增设“物流大类”的专业设置方案。我会举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高级研修班”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大型物流企业的总裁、总经理、物流总监参加了首期培训,为物流企业家建立了一个更新知识、提高自我的实用课堂。
在新闻媒体宣传工作方面:我会与国内主要媒体和行业媒体建立了日常联系渠道,重大新闻和重要文章通过央视、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媒体及时发布,扩大了行业影响力。通过主管和主办的《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会员通讯》《中物联参阅》等渠道,发挥行业舆论导向作用。通过《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等系列出版物,介绍和宣传物流发展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网增加了企业服务系统等,每天访问量达到100万人次,成为最有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2014年以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会积极开发新媒体渠道,开设了多个微信公众平台,尝试打造“指尖上的中物联”,更快地发布和传递行业最新动态,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三是会议会展工作有新提升。目前联合会已经形成每年相对固定的会议会展有30多个。这些会议活动既是联合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又是凝聚行业和企业智慧共商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特别是“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信息化大会”、“物流园区工作年会”等行业会议,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题论坛与各具特色的分论坛相结合,专家论坛、企业家论坛、青年论坛相结合,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企业组织互动相结合,会议论坛发布政策、指导实践、引领研究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业内的知名度和权威性稳步提升。此外,科技创新大会、汽车物流年会、中国冷链产业大会、批发市场总裁会以及托盘、财税等专业会议在各自领域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统计、教育、培训、评估、产学研、代管协会和地方协会等工作会议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各项工作稳步拓展。“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社会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四是产学研工作有新进展。2014年,中国物流学会新发展会员1000多名,目前学会会员总数达5500余名。新聘了29名特约研究员,总数达到326名,专家队伍得到充实;新批准设立22个产学研基地,目前基地总数达到166个;第十三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参评论文总数达859篇,共有332篇获得优秀论文奖,113个课题获优秀课题成果奖,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物流学术研究还在课题论文评审、提供社会服务、专家团队选用、微信宣传服务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有所创新。
五是国际交流工作拓展新领域。2014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已成为全球的焦点、亚太地区的领军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物流与采购组织并发挥领导力,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可和赞誉,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物联目前担任亚太物流联盟主席,东北亚物流学会副主席,国际采购与供应管理联盟董事。2014年,由中物联承办了亚太物流联盟(APLF)第十一届理事会,是亚太物流联盟成立至今参与国家(地区)数目最多,出席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会议就成员国之间互联网实时对接交流、职业培训证书互认、扩大信息共享等多项议题达成合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我们一方面严格控制无实质意义的出国团组,另一方面也鼓励真正能参与推动物流国际化的出访团组。2014年审批出国(境)团共8批32人次,与去年相比下降30%;接待国外来访团组9批40人次。同时我会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澳大利亚供应链与物流协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亚太速递商论坛、韩国仁川港、香港贸易发展局、瑞典交通局等组织及外方物流企业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我会会员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2014年联合会英文网站正式上线,既打开了联合会对外信息交流的窗口,也扩大了联合会的国际影响力
六是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服务再上新台阶。为适应民政部门关于社团组织分支机构改革发展和物流领域专业细分趋势需要,2014年联合会新成立了公共采购分会、医药物流分会、电商物流与快递分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物流金融分会、公路货运分会等7个分支机构,加上以前成立的目前联合会共有分支机构18个。分支机构已成为物流专业和细分领域的重要行业组织平台。
汽车物流分会工作2014年有四大亮点:一是总结汽车物流行业十年发展,统计分析行业精英企业十年变化,表彰十年来为汽车物流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与个人。二是拓展服务对象范围,邀请电商、快递企业参加分会活动,为其开拓汽车后市场物流业务提供新思路。三是加强汽车物流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邀请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参与专题活动;组织汽车物流企业参加仓储物流规划建设和运营年会,学习先进的仓储管理理念;组织物流装备企业到会演讲,宣传先进装备技术。四是建立汽车物流研究中心,针对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为会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 按照“五化”发展方向逐步实现服务能力提升和服务转型升级:即通过专业化,打造采购委的专业化品牌和影响力;通过社会化,服务政府、行业、企业、会员;通过职业化,引领采购从业者,提供指导与帮助;通过市场化,提升服务价值,帮助客户实现价值增值;通过国际化,借鉴国际行业协会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交流合作。
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2014年先后深入40多个省市、近百家企业调查研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此同时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交通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委司局积极对接,反映行业企业诉求,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多部门2014年密集出台支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政策。
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时推出三个方面的重点服务:一是充分发挥钢铁PMI对行业预警的作用,在行业内广泛传播,并指定央视财经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以及地方主流卫视、主要财经媒体等多家权威机构作为指数的指定发布解读媒体,锁定早中晚三大时段,每月初定期对指数数据进行播报,目前钢铁行业PMI指数已逐步成为钢铁行业的重要评价指标和反映景气度变化的晴雨表。二是与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机构和知名企业组建的中国优质钢铁品牌认证委员会,通过西本新干线等电子交易模式实现钢铁物流全程监控,实现产品质量的第三方独立监控和产品“逆向品质追溯”,提高钢材流通市场的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三是为加强行业风险监控,与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成立行业风险研究中心,及时对专委会会员企业及钢铁物流产业链上行业企业实施风险认知、风险管控等服务。
物流园区专委会在完善物流园区指标评价体系、评选年度优秀物流园区基础上,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管理办法》及相关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目前,该办法正在征求国土部、商务部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预计今年推开。
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在保持原有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应急物流意识,展示应急物流产学研最新成果,推进我国应急物流事业健康发展,首次启动了“中国应急物流优秀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通过深入调研,向社会和会员单位广泛征集,最终收集了应急物流案例60余篇,经过专家严格评审,首次推出20个应急物流优秀典型案例。
此外,物流装备专业委员会印发的《物流技术装备推荐目录》,物联网专委会编写发布《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产业发展报告》,公共采购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球公共采购论坛暨公共采购博览会, 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编纂发布的《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托盘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托盘国际暨2014全球托盘企业家年会,都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
2014年新成立的医药物流分会、电商物流与快递分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物流金融分会、公路货运分会,已分别召开成立大会,并在大力发展会员、创新运作机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行业基础建设等方面初步打开局面。
七是规划咨询服务激发新活力。联合会规划咨询服务机构是唯一以实体化运作的机构。该机构推行全员营销和产品负责人制等完全市场机制,进一步激发活力。2014年共完成项目合同签约22个,比上年增加20%。陆续完成了发改委、国台办、商务部等部委委托咨询服务任务;主导完成了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12省13市地方政府物流产业发展和多个大型物流企业规划项目;业务发展呈现服务区域广、项目类型多、行业领域专、服务质量高的特点。
第三,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有所提高。
2014年,中物联各级党组织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情况,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了“回头看”,特别是认真组织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目前,中物联会员规模突破8000家。已有18个分支机构。在加强对代管协会的管理的同时,完善与地方物流协会工作联系机制,在企业评估、培训、标准、统计等多个领域保持紧密合作。在秘书处建设方面,完成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电安全隐患改造及物流行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工作;完成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多媒体信息与采购平台项目》的项目验收工作;组织实施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远程教育平台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了《中国物流事业服务中心现代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联合会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为开展各项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志们: 2014年联合会各部门、各单位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与在座同志们的辛勤工作的分不开。经联合会会长办公会研究,以下39名同志被评为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
他们是周志成、黄萍、吕杨、衣薇、许军祥、何剑锐、龚雪莲、杨国栋、涂江平、李婧、唐永斌、韩辉、肖书怀、崔龙峰、常莹、张宏宇、陈建贞、安菲、宋岩、李胜、于凤龙、代官飞、王萌、王芮、李鸿宝、王林、王亚彬、张颖川、王娱、张燕、李若冰、胡岚、蔡执阳、李文丽、孙熙军、靳伟、李俊峰、赵琳、蔡盛洁。特予以表彰。
同志们: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新常态”指导思想学习不够、认识不足,对经济结构调整给产业带来的影响估计研判不到位,欠缺对行业前瞻性、引领性的指导。二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攻坚克难还欠缺扎实推进。三是品牌活动创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服务的“精”、“准”、“实”上还需要下大功夫。四是内部管理欠缺完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三、关于代管协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
2014年,代管协会和事业单位围绕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以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的大局,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代管协会工作
一是积极反映行业诉求,推进行业发展政策环境改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针对汽车流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向商务部陈述意见建议,促成了《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的修订,新修订的《办法》中协会所提大部分意见建议得到采纳。 为解决二手车市场发展中所面临的税收、准入、限迁以及二手车临时产权登记等核心问题,协会积极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环保部汇报,为推动二手车行业有序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协会还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就汽车生产企业限定经销商最低销售价格、限制区域销售、经销商收购、并购等开展反垄断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所提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先后多次向国务院纠风办、国家林业局分别报送了《关于尽快解决木材运输证、检疫证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的意见》、《关于彻底解决木材、竹材运输证、检疫证遗留问题的意见》,得到了国务院纠风办和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在上年已经下发有关文件的基础上,2014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进一步规范木材运输检查监管行为,严禁超范围实施木材运输检查,严禁乱罚款、乱收费。
此外,协会向商务部提出的《关于对“加拿大原木出口限制违反加拿大的WTO义务”进行贸易磋商的申请》取得新进展;向海关总署提出的《关于规范进口木材通关管理共同构建进口木材绿色通道的意见得到初步反馈;向财政部积极反映地板消费税问题得到 进一步认同。这些政策建议对构建全国木材与木制品绿色通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扩大木材与木制品国际贸易意义重大。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2014年继续加大政策协调力度, 抓住国家发改委负责起草《整合与建立全国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机会,多次或通过商务部将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国家发改委法规司,就未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国有产权等标的应采取拍卖为主的交易方式提出行业诉求。经过努力,国家发改委在向国务院报批稿中基本采纳了协会建议。目前协会正在与各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对接,并已经向国家标准委申报了国家标准“公共资源拍卖平台服务规范”,争取从规则入手,争取主动。第一次标准编制组起草工作会议已于12月下旬召开。为争取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对拍卖行业的支持,组织召开“首次拍卖行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邀请拍卖业和相关领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并作为提案提交两会,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利用拍卖行业“两会”代表委员渠道,向各主管国家机关反映行业合理诉求,已经成为行业政策协调工作的新路径和固定的工作机制。此外,在协会持续不断反映和艰苦努力下,一直困扰行业发展的增值税政策问题、机动车拍卖税负不公平问题,已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望得到解决。
中国拆船协会针对拆船业亏损局严峻的状况,竭尽全力,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目前,财政部已启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调整工作,拟对纳入目录的且符合条件的可享受销项增值税退税50%。为争取将报废船舶列入其中,协会多次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反映并递交请示和补充报告。目前废钢铁(含拆船废钢)纳入目录已进入部委工作的调研阶段。针对购买国内废船难以取得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协会多次书面报告财政部陈述意见并得到支持,答复拆船企业可根据《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向船东企业索取2%或17%的增值税发票。针对国内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工作中的问题,协会配合交通运输部做好国内拆船企业进入定点拆解企业名单工作,经协会推荐已有35家会员企业纳入名单,保持了废船拆解队伍的基本稳定。为便于政府及时掌握拆船业状况,协会多方汇报协调,促成了由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有关司局和机构参加的拆船工作协调会,明确建立“三部一会”拆船工作协调机制,由拆船协会承担机制日常工作。
中国轮胎循环利用协会积极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好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工作,经协会推荐已有23家会员企业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轮胎翻新行业准入条件》第一批名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做好我国废轮胎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协会首次组织开展废轮胎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了商务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上述工作对于规范行业发展秩序、提高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水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是不断创新服务,增强服务能力。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根据“大数据”、“信息化”、“互联网思维”、“网络营销”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创新拍卖方式,2014年中拍协网络拍卖平台成交额超过42亿元,其应用的拍卖企业数量超1200家,组织网络拍卖会近4000场,拍卖标的数量达到15000个,网上注册的竞买用户超18000名。协会还根据近年来兴起的农产品拍卖业务,先后选择福建、浙江等地有基础的拍卖企业作为帮扶对象,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社会宣传、组织交流等一系列具体的实际工作,提升了农产品拍卖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携手广大会员和企业,以“改革创新”为主基调,拓展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加强行业指导,助推行业转型,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工作:一是正式启动“建材家居市场转型升级工程”,建立大数据产业链平台,打造数字化卖场,推动建材家居卖场转型升级成为智能化卖场,促进行业打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模式;二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020营销模式,促进建材家居行业“传承、创新与变革”相结合,成功搭建了齐家网落户邢台华北城,创建了线上线下合作的案例;三是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了“品鉴文化内涵,感受品牌力量——走进500强企业系列活动,搭建了跨界、融合、开拓、创新的新平台,引领建材家居企业突破行业圈子,吸取和学习行业外的先进经验,树立了新时代背景下建材家居企业转型之路的坚定信心。
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为了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规范行业发展,助力转型升级,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品质联盟、中国塑料模板发展联盟和中国键槽式快拆支撑体系联盟,举办了绿色建筑以塑代木工作会议、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工作会议以及键槽式快拆架应用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发挥联盟领军企业示范作用,开展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促进了新产品推广应用。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协会把推动厂商合作共赢作为工作重心,积极搭建厂商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与沙钢、首钢、邯钢、河北钢铁集团、包钢集团、河北敬业钢铁等钢厂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发展沙钢国贸、沙钢物贸、玖隆物流、首钢总公司销售公司、河北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包钢集团销售总公司、河北敬业钢铁集团销售总公司成为新会员单位。这些钢厂对与协会的合作寄予了厚望:首钢集团希望协会参与北京市曹妃甸产业园区的设计、开发和招商活动;河钢集团希望协会牵头厂商电商巨头打造钢铁电商发展的新模式;敬业钢铁集团希望协会在钢厂二次创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势,与时俱进,主动作为,在做好纸媒体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加大新媒体会员的发展力度,不断优化会员结构,使协会更具生命力和活力。同时,采取考察、观摩、推介、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协会还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协会智库中心建设,推动协会自身和经济媒体由单一的传播体向多元的服务体转变。
中国化工轻工物资流通协会针对近年来我国危化品流通领域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及时启动“全国危化品物流安全万里行”活动。该项活动将历时两年,途经10多个省区市,走进全国多个化工企业集聚区,增强安全意识,传播安全技术,交流安全经验。协会还首次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化工流通年鉴》,启动了《化工产品流通服务规范》、《轻工产品流通服务规范》两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开展了重点企业经营数据的调查统计分析发布。
中国菱镁行业协会为引导和规范企业生产、树立产品品牌,发布了《中国菱镁行业自律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菱镁行业自律公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煤炭城市发展联合促进会针对我国煤炭行业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多种方式号召广大会员单位攻坚克难,抱团取暖。他们向会员单位发布的煤炭市场预警信息、应对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组织开展的经济技术洽谈交流、投资项目对接、战略发展咨询服务、管理诊断咨询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服务等,受到企业好评。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联合北京大唐泰信保险经纪公司为协会所属会员单位开展了保险经纪服务。这项服务采取“广覆盖、精挑选、细耕作”的工作方式,先后为五省市共计23家会员单位在企业财产险、货运险、责任险、车辆保险方面提供保险、法律、综合金融方面咨询服务。通过经纪服务,使会员单位花费在保险方面的费用降低了30-50%。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治理雾霾、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大力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绿色产业链发展,2014年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预拌混凝土增长率、预拌砂浆增长率,比上年都有明显提高。
三是展会和论坛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举办的“201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览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室内12万平方米、室外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622家、到会观众达到12万人次;农机新技术新产品全面亮相,一改往届展会怕被仿制不愿露新的现象;国际化程度大大超过往届,继全球农机一线品牌进入中国之后,国外二、三线农机制造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际展区面积比上年增加26%,达到1.9万平方米,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丹麦、瑞典、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十二个国家的61家国外企业参展、参观;展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农机发展论坛”“亚太区域农机协会圆桌会议”“中非农业机械合作贸易座谈会”“2014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2014国际农机展金奖、创新奖颁奖典礼”等活动和会议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听众。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地方政府、地方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共同主办了多次汽车文化节、汽车展、博览会、研讨会等行业活动。与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中国(沈阳)汽车交易博览会”等多个展会,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机电产品流通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2014金诺广州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第十七届金诺济南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环渤海汽车后市场服务节、烟台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青岛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2014中国上海国际铸造,锻造及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2014第二届中国南昌海峡两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实现了上档次、上规模、效益好、服务佳。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第五届道地药材产业论坛暨首届道地药材(枸杞)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014第三届中国药店国际博览会暨第五届连锁药店国际论坛、第七届南方医药论坛暨第三届华唐医药论坛、第三届中国医药互联网大会、2014年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暨中药饮片创新发展论坛、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论坛、2014大健康产业电子商务(西湖)论坛、中国中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在行业内都有很大影响。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主办的2014年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论坛暨展品展示交易大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回收大会暨展洽会、第八届中国贵金属再生国际论坛、中国汽车维修配件与再制造研讨会、2014首届中国报废汽车与再制造国际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暨再生资源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第六届再生油行业大会等,各具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充分发挥会展平台作用,为会员扩大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方便。一年来,协会成功组织召开了2014年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行业年会、首届中国地板文化节、首届中国木门文化节、首届中国地板企业家高峰论坛暨太湖论坛、首届中国木雕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2014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木结构建筑技术交流大会、 第四届世界木材与木制品贸易大会,等品牌会展,既加强了会员企业与国内外同业协会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扩大了协会影响力。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与泛家居行业跨界峰会、第四届中国西部(贵州)建材家居行业峰会、第六届中国建材商大会、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建材展馆、第九届中国建材家居流通业年会暨建材家居市场总裁对话会等大型品牌论坛和展会,从全维度、高视角深入研究行业发展问题,指导行业科学发展。
此外,由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主办的“2014中国储运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轮胎资源循环利用展览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协会举办的“全国建筑物资租赁行业年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主办的2014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产业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与预拌砂浆现场施工观摩会等,都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是开展信用企业评价,提高行业诚信水平。目前,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中国菱镁行业协会、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等代管协会经有关部门批准在本行业内开展企业信用评价,这些协会都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严格认真评审,陆续推出了一批A级信用企业,在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规范运作水平。2014年,有包括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菱镁行业协会等5家协会按章程规定按期完成换届,中国铁道物资协会、中国水利电力物资协会、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协会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调整了协会主要负责人。各代管协会在协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把广大会员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积极联合各区域的代表性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在稳固老会员、发展新会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逐步将会员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为协会深化改革、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协会秘书处加强党组织建设,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制定、实施了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党建制度等,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树行业形象,聚会员人心”办会理念。中国机械设备工程协会壮大和充实协会秘书处的人才队伍,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秘书处建设成为会员之家。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加大对分支机构管理力度,多次组织各分支机构主要成员学习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各分会、各成员单位遵照执行。
(二)事业单位工作
木材节约发展中心围绕增强全员工作能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的目标,坚持行业服务与自身建设并重,凝心聚力,务实求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组织实施的《十种常用珍贵树种及硬阔叶材实用干燥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木材节约代用发展战略与木材保护工程》项目连续第三年获得财政部、国资委绩效评价“良好”的评定,中心被国家自然基金委批准为A类项目依托单位资格,因较好完成委托检测、评估、评价工作,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表扬。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木材节约代用量超过1亿立方米,中心实现服务性收入360多万元。
物资节能中心以服务政府、服务国家节能减排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4年先后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基金会委托的《节能量交易实施方案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完成了“2011-2013年度节能汽车推广信息核查”工作;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组织编写印制《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工作手册》,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2013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工作。这些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提高了中心的影响力。
职业经理研究中心2014年一方面苦练内功,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稳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抓好改革与创新,使各项机制更加公平合理,更富有活力。一是人才队伍得到优化,实现了减员增效;二是对外合作得到加强,2014年新签约了10家职业经理资质评价合作机构,在其它合作领域也有多家新机构与中心签订了协议,扩大了中心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三是巩固、创新、完善一系列中心核心业务;四是专家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起到了促进中心发展的作用。一年来,中心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全年实现收入共计1552.6万元,其中面向社会服务创收532.2万元,实现经费结余5万元,改变了以往年度经费难以实现结余的局面。
中国财富出版社积极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不断深化出版改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是图书出版方面,出版物质量逐步提高,全年共出版图书618种,创历史新高。二是大力开发物流职业教材,承担三所国家级示范院校物流专业教材54种的出版任务。三是加快数字出版转型,投资800万元参股一家国有印刷厂改造,建立现代按需印刷基地。
《中国市场》杂志社在调整领导班子后,确立了“抓主业、增效益、保生存、促发展”的经营思路,从目标管理入手,严格业绩考核机制,实行效益和收入挂钩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使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杂志主营收入创历史新高,比2013年增长了63.7%,职工收入和杂志社会排名实现双增长。
物资流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为适应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加快推进的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努力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咨询服务业务的“升级版”。一是制定了中心改制期间的中短期工作计划,提出落实计划的时间表,明确任务重点,从思想和人力资源配置上做好准备;二是充分发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业务专长、社会资源优势,职能前移,有针对性地开展咨询服务业务;三是整合好社会资源,确定服务对象,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转变服务方式,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不断拓宽服务面;五是丰富服务内容,除向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外,还帮助企业开展了项目的论证立项、规划设计等服务。通过不断开拓思路,增强服务功能,中心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同志们,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一年来,各代管协会和事业单位为推进行业和事业发展做了大量艰苦、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限于时间和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这里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同志们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部分事业单位和代管协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协会会员规模较少,运作不够规范;有的单位服务能力较低,创新驱动较差;个别单位机制僵化,活力不强,凝聚力和影响力不足;有的单位缺乏核心业务,创收渠道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加快改变。
四、2015年联合会工作的基本思路
2015年,将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严峻挑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的总体目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提出2015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是:
第一,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新常态”经济指导思想,明确物流业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发挥物流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作用,为经济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第二,推动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一方面要推动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抓好《规划》重点工程的落实;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服务政府,助推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推动物流业利好政策的落实。
第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反映行业诉求。要认真梳理和归纳总结关系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政策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要继续加强对行业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调研,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第四,构建基础服务体系,控制战略资源。要继续完善和推进标准、统计、教育培训、学术科技等基础服务,建立物流基础服务体系,掌控影响行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第五,创新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益。要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要求,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服务品牌,提升中物联在各领域的综合影响力。要做到联合会、秘书处、各分支机构资源共享、协调配合、协同发展。要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做精业务,各项会议和活动要突出特色、强调专业、创新发展。要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按照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方向,培育新的服务品牌和项目,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第六,强化自身建设,实施规范管理。要结合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和联合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素质和服务能力,创新管理机制,激发活力;要加强分支机构的管理,继续加强与兄弟协会、地方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物流与采购事业发展。
同志们,以上就是2015年联合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的重点。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各代管协会、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行业和工作特点,提出2015年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力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最后,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快要到了,借此机会,给联合会各部门、各单位的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欢乐。
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
- 何黎明出席第二十七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国有企业供应链协同交流会暨采购供应链协同展在广州举办
- 马增荣会见厦门市商务局副局长黄慧菁一行
- 胡大剑:推动供应链融合发展,构建世界级繁荣湾区新格局
- 中物联党委召开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委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1月政策辑要
- 2024(第七届)物流与供应链平台发展年会暨第二届数字物流(长治)大会在长治召开
- [新闻直播间]《2024中国物流平台发展报告》 已有3286家企业取得网络货运经营资质
- 崔忠付:推进物流数字化 引领新质生产力 物流平台助力行业降本、提质、增效
- 3286家取得经营资质 我国网络货运企业数量不断增加